频率f=5 Hz、不同驱动电压下的位移特性曲线如图4-25所示。在不同驱动电压下,位移曲线都呈阶梯状,说明致动器可以实现步进式位移运动。另外,随着驱动电压增大,曲线中的脉冲现象也更加明显,这是由于驱动电压越大,GMM棒的输出力也越大,对质量块的冲击力也越大。
图4-25 不同驱动电压下的位移特性曲线(书后附彩插)
在电压U=3 V、频率分别为f=5 Hz和f=50 Hz时,两个质量块的位移曲线如图4-26所示。从图4-26中可以看出,驱动电压快速上升时,GMM棒伸长,推动两个质量块向两个方向产生位移,由于两个质量块的质量m1>m2,其位移;电压缓慢下降时,GMM棒收缩,质量块A在静摩擦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位移y1保持不变,质量块B向左移动,y2逐渐减少。其位移变化过程和工作原理一致,说明惯性式直线致动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另外,在电压信号快速上升的过程中,位移y1和y2都出现了脉冲形状,然后回落,这主要是两个质量块瞬间受力,由于惯性产生的冲击造成的。
从图4-26(a)可以看出,致动器的输出位移y1的实验值和模拟值基本一致,而位移y2的实验值要小于模拟值且呈非线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功率放大器低频失真造成的,但y2的非线性并不影响致动器的输出位移y1。而在图4-26(b)中,功率放大器的波形不再失真,y2的模拟值和实验值基本重合。
图4-26 两个质量块的位移曲线
(a)f=5 Hz;(b)f=50 Hz(www.xing528.com)
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锯齿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频率分别为5 Hz和50 Hz时,电压、电流的响应曲线如图4-27所示。当频率为5 Hz时,电压曲线和电流曲线基本吻合,信号缓慢下降时,由于功率放大器低频失真,电压和电流曲线都呈非线性[图4-27(a)],造成在驱动信号缓慢下降阶段,位移y2曲线呈非线性,如图4-26(a)所示。当频率达到50 Hz时,电压和电流曲线都为锯齿波形状[图4-27(b)],所以在驱动信号缓慢下降阶段,位移y2曲线恢复线性,如图4-26(b)所示。
图4-27 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和电流响应曲线
(a)f=5 Hz;(b)f=50 Hz
频率f=5 Hz、单步位移随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4-28所示。从图4-28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增大(0~4.5 V),模拟值曲线基本呈线性增长,这是由于惯性式直线致动器设置了偏置磁场,GMM棒应变曲线的0点对应图2-6中的H B点,跳过了应变曲线的低磁场死区阶段(图2-6中的ab段),使GMM棒处于线性增长区域;随着电压的继续增大,模拟值曲线的增长趋势变得缓慢,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实验值的变化规律和模拟值基本一致,驱动电压较低时(0~1 V),实验值小于模拟值,这主要是由于惯性式直线致动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驱动电压低时,位移输出也小,摩擦阻力等外界因素对输出位移的影响就尤为明显,使得实验值小于模拟值,二者最大相对误差达到了21.22%。驱动电压处于中等区域时(1.5~4.5 V),实验值和模拟值都基本呈线性变化,二者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84%。当驱动电压超过4.5 V时,实验值开始明显小于模拟值,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驱动电压的继续增大,磁场强度逐渐达到饱和,而风扇散热装置的冷却效果有限,GMM棒的温升和涡流损耗使得磁致伸缩应变减小,导致实验值小于模拟值。实验中发现,线圈电压超过4.5 V时,线圈开始明显发热,所以将最高工作电压设定为4.5 V,此时最大单步位移为7.49 μm。
图4-28 单步位移随电压的变化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