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开发和应用的煤炭气化的方法及设备种类很多,采用不同的气化剂和气化工艺,所得到的煤气成分和热值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许世森等,2006;姚强等,2005)。典型的煤气化方法及温度分布如图6-2所示。
1.按供热方式分类
不同的煤气化过程所需的热量各不相同,主要由气化工艺设计和煤质特征所决定,一般需要消耗气化用煤发热量的15%~35%。顺流式气化取上限,逆流式气化取下限。其供热方式又分为以下几种。
(1)自供热气化方式。即气化过程中没有外界供热,煤与水蒸气反应所需的热量由煤的氧化反应所提供,又称部分氧化供热。
(2)间接供热气化方式。在自供热方法中由于过于依赖碳与氧的反应,导致煤气中CO2的含量过高;如果采用纯氧作气化剂,会增加制氧成本;如果用空气作气化剂,则又带入了大量的N2、N2和CO2将使煤气的热值降低。因此,考虑让煤仅与水蒸气反应,热量通过气化炉壁从外部传给煤或气化剂。
(3)加氢气化方式。为了提高煤气的热值,工业上常常采用加压或加氢的方法以提高煤气中CH4的含量。先使煤气加氢气化,然后残余的焦炭再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气化反应,产生的合成气为加氢阶段提供氢源。
图6-2 典型的煤气化方法及温度分布示意图
(据许世森等,2006)
(4)热载体供热方式。在一个单独的反应器内,用煤和空气燃烧加热热载体供热,通常以熔渣、熔盐或熔铁为载体。
2.按原料煤和气化剂的混合方式及运动状态分类
根据炉内原料煤和气化剂的混合运动方式分为固定气化法、流化床气化法、气流床气化法和熔融床气化法,相应的气化方法对原煤的粒度和黏结性、操作工艺条件等均有不同的要求,同时热效率、碳转化率、处理能力及煤气组成也有明显区别。此种分类是最常用的气化分类方式(表6-1)。
表6-1 煤气化方法分类(据许世森等,2006;郑楚光,1996)
固定床气化法的原料是块煤,与气化剂是逆流接触,煤在炉内停留时间较长(1~1.5h),反应温度低,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高,但煤气的生产能力较小。(www.xing528.com)
与固定床气化法相比,流化床气化法采用粒度较小的煤,与气化剂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因此单炉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原料煤在炉内停留时间短,常以分钟计,但流化床气化的灰渣和飞灰含碳量较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气流床气化法的原料煤粒度要求在0.1mm以下,与气化剂顺流接触,反应速度十分迅速,炉内温度很高,其碳转化率和单炉生产能力都很高。
3.按气化剂和煤气成分分类
根据采用的气化剂和煤气成分的不同,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空气煤气。单独以空气作为气化剂得到的煤气,这种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氮气,而且氮气含量较多,可燃成分较少,热值很低,运输很不经济。除非就地燃烧发电,否则用途不大。如果用氧气全部(或部分)代替气化过程中使用的空气,则气化产物中的氮气含量减少,提高煤气的热值,并不会改变其可燃气体的组成成分。
(2)混合煤气。用空气及蒸汽作为气化剂得到的煤气,也被称为发生炉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氮、二氧化碳等。热值稍高于空气煤气,可以直接作为燃料气使用,也可作为高热值煤气的稀释气。
(3)水煤气。采用水蒸气和氧气作为气化剂而得到的煤气,由蒸汽和赤热的无烟煤或焦炭作用而得,主要成分为氢和一氧化碳。可作为燃料,或用作合成氨、合成石油、氢气制备等的原料,但制备成本较高。
(4)半水煤气。用蒸汽及空气作为气化剂所得到的煤气,也可以是空气煤气与水煤气的混合气,其成分和用途与水煤气相近。
(5)焦炉煤气。由煤在炼焦炉中进行干馏所制得,主要成分为氢、甲烷和一氧化碳,也含有少量的乙烯、氮和二氧化碳等。可用作燃料,也可作合成氨等的原料。
4.按制取煤气的热值分类
按制取的煤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热值可将煤的气化分为3类。
(1)低热值煤气化。煤气的热值低于8374kJ/m3(2000kcal/m3),一般为空气煤气、发生炉煤气。
(2)中热值煤气化。煤气热值为16 747~33 494kJ/m3(4000~8000kcal/m3),用氧气或富氧气体代替空气作为气化剂,煤气中可燃成分的比例较高,可以管道输送,适于民用或工业用,还特别适用于就地发电。焦炉煤气也属于这一类煤气。
(3)高热值煤气化。煤气热值高于33 949kJ/m3(8000kcal/m3),是中热值煤气经过进一步甲烷化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称为合成天然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