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选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浮选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原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的10%~20%,次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的5%~10%,两者合计约占15%~30%。浮选原理如图2-11所示。因此,在浮选机中要搅拌矿浆并充入大量气泡,加强煤粒与气泡的接触机会。煤粒与气泡间水化层的破裂是选择性粘附的关键。煤粒与气泡附着后,由于各种脱落力的作用,附着的煤粒还可能脱落,特别是疏水性不强、附着不牢的煤粒。

浮选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选煤厂通常把湿法选煤产生的粒度在0.5mm以下的湿煤副产品叫作煤泥,其主要来源有两个(吴式瑜等,2003):一是入选原煤中所含,即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称为原生煤泥;二是选煤过程中粉碎和泥化产生的,称为次生煤泥。一般原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的10%~20%,次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的5%~10%,两者合计约占15%~30%。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煤泥的含量显著增加,为了从大量的煤泥中选出精煤,提高精煤产率,增加经济收益,选煤厂广泛采用浮选方法分选煤泥。

图2-11 浮选原理示意图

(据吴式瑜等,2003)
圆圈—气泡;黑点—煤粒;白点—矸石

浮游选煤(简称浮选)(吴永亮,2007)是依据煤和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差异,在浮选剂的作用下,分选细粒煤(0.5mm以下)的选煤方法,其目的是将煤泥中的优质成分分选出来,提高精煤的回收率。浮选原理如图2-11所示。

在充气的矿浆中,矿粒与气泡相互碰撞。煤粒表面润湿性差,碰撞时粘附到气泡上,被气泡带至水面,形成矿化泡沫。矸石表面润湿性好,碰撞时不与气泡附着,仍留在矿浆中。将泡沫和矿浆分别排出,即可得到精煤和尾煤。

在日常生活中,滴一滴水在玻璃上,水很快展开,附着在玻璃表面上;而滴一滴水在石蜡上,石蜡表面不沾水,水成圆球。矿物表面沾水的这种性质称为润湿性。易被水润湿的矿物称为亲水性矿物,不易被水润湿的矿物称为疏水性矿物。

图2-12是水滴和气泡在不同矿物表面的铺展情况。图中矿物的上方是空气中水滴在矿物表面的铺展形式(周曦,2003;吴永亮,2007),从左至右随着矿物亲水程度的减弱,水滴越来越难以铺开而成为球形;矿物下方是水中气泡在矿物表面附着的形式,气泡的形状正好与水滴的形状相反,从右向左随着矿物表面亲水性的增强,气泡变为球形。显然,在水中亲水性的矿物难与气泡附着,可浮性差;疏水性的矿物易与气泡附着,可浮性好。

矿物表面的润湿程度可用润湿接触角来表示。水滴在矿物表面上,当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接触达到平衡时,在三相接触周边的任一点,液气界面切线与固体表面间含液体的夹角θ做润湿接触角,简称接触角(图2-12)。接触角越大,矿物的疏水性越强,可浮性越好。所以,通过测定矿物的接触角,可以对矿物的润湿性和可浮性作出大致的评价。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可借浮选剂的作用加以改变,以扩大被分离矿粒表面润湿性的差异,改善浮选效果。(www.xing528.com)

图2-12 矿物表面的润湿现象

(据吴式瑜,2003)

煤粒在气泡上的附着称为气泡的矿化。在浮选机中煤粒与气泡相互粘附主要有两种方式(吴永亮,2007;吴式瑜等,2003)。

1.煤粒与气泡相互碰撞

这种粘附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煤粒与气泡接触;②煤粒与气泡间的水化层破裂;③煤粒在气泡上固着。煤粒与气泡接触是其能否相互粘附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浮选机中要搅拌矿浆并充入大量气泡,加强煤粒与气泡的接触机会。煤粒与气泡间水化层的破裂是选择性粘附的关键。疏水性很强的煤粒,表面水化层很薄,碰撞接触时易于破裂,与气泡粘附。而矸石则相反,附着于气泡的可能性很小。煤粒与气泡附着后,由于各种脱落力的作用(其他颗粒与气泡的撞击力、浮选机的搅拌力、颗粒本身的重力等),附着的煤粒还可能脱落,特别是疏水性不强、附着不牢的煤粒。为此,在气泡上浮过程中矿浆应保持稳定。

2.气体微泡在煤粒表面析出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压力有关。当在浮选矿浆中,各点的压力是变化的,在正压区,空气溶解到水中;到了负压区,压力迅速降低,就以微泡的形式从水中析离出来。实验表明,微泡最容易在疏水性强的固体表面形成。这些气泡很小,且分散度较高,大量的微泡有利于煤粒附着在气泡上,而煤粒表面聚集微泡后又易与大气泡附着。

在浮选中,气泡矿化后形成结合体,形式大致有3种,如图2-13所示。煤粒能否附着和最终固着在气泡上,既取决于煤粒本身的性质(极性),又取决于外界条件(气泡和浮选剂)。煤粒表面的疏水性越好,矿浆充气越好,气泡从液相中析出越多,煤粒大小和质量越适合,则煤粒附着于气泡的可能性就越大;煤粒表面疏水性越好,矿浆搅拌越弱,脱落力越小,则煤粒在气泡上保持固着的能力就越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