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在不具备启动条件下启动,由于上下缸温差大、大轴存在临时弯曲、汽缸进水、进冷汽,机组强烈振动以及动静间隙小等因素,引起大轴与静止部分磨擦,将会造成大轴弯曲。一般大轴弯曲超过0.07mm 以上时,就不能维持机组运行时的正常振动值,必须进行直轴处理。近年来大轴弯曲事故相当频繁,尤其是200MW 及以上中间再热式机组更为突出,粗略分析表明:大多数在停机或启动中发生了汽缸进水,多数在机组一阶临界转速以下振动大,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规程不严,强行升速临界,甚至强行多次启动。大多数大轴弯曲处都在高压转子前汽封处。
【事故现象】
(1)发生强烈振动和异音。
(2)停机时转子惰走时间明显缩短。
(3)转子静止后,长时间盘车装置投不上,或盘车较前沉重,电流增大且摆动幅度较大。
(4)测量大轴弯曲超过规定值。
【事故处理】
(1)发生上述情况,均应立即停机或不得启动汽轮机。
(2)停机时转子静止后,若大轴弯曲过大,应将转子停在大轴弯曲表指示最小处,待大轴弯曲减少,方可投入盘车。如果机组启动,其连续盘车时间不得少于4h。
(3)若转子已抱住,应“闷缸”,严禁强行盘车。
(4)找出大轴弯曲的根源,并制定防止大轴弯曲的防范性措施。
【原因分析】
(1)高压内缸上、下壁温度测点损坏,启动中无法监视高压内缸上、下壁温度变化。
(2)冲转前,机侧主蒸汽温度低,暖管时间短,过热度小于50℃,导致汽轮机进水,高压内缸上、下缸温差增大,从而造成了高压转子弯曲事故。
(3)启动升速时轴承发生振动,在没有查明事故原因的情况下,连续启动,使转子与汽封发生摩擦。
(4)由于轴封供汽门不严,低温蒸汽经轴封供汽门漏入汽缸,转子局部受到急剧冷却,使高压转子发生永久性弯曲。
(5)汽轮机进水、进冷汽,凝汽器、高压加热器水位和除氧器水位满水。
(6)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和低负荷运行时,由于再热蒸汽流量很小,减温水如果投入会引起再热蒸汽带水。锅炉熄火或机组甩负荷时未及时切断减温水。汽轮机在热态下,锅炉打水压试验,主蒸汽、再热蒸汽系统的截止门不严密。
(7)疏水系统的设计不合理,疏水系统的阀门、联箱标高、联箱水位自动控制装置不能保证蒸汽管道和汽缸的疏水畅通。疏水系统、减温水系统的阀门不能关闭严密。高压加热器紧急疏水阀在水位高时不能联动开启。
(8)汽缸两侧及上下保温不完整,保温层的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汽缸保温
(1)汽缸保温应保证机组停止后,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最大不超过50℃。
(2)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
(3)提高保温工艺质量,保证保温材料不发生裂纹及与汽缸脱落现象。
2.疏水系统
(1)疏水系统应保证畅通,每次大修后应对汽缸疏水用压缩空气吹疏水管。
(2)停机后防腐门应全开。
(3)停炉时应开放疏水门,注意汽温。
3.检修
(1)检修时应对大轴弯曲进行测量。(www.xing528.com)
(2)轴风间隙应调整合适,不应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3)检修后组装时应盘车无异音。
4.运行
(1)转子冲动前,测量大轴晃动不超过原始值的0.02mm,高压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
(2)冲动前转子应进行充分连续盘车。
(3)启动升速过程中,应有专人监视振动,在1500转以前,轴瓦振动超过0.04mm,应立即打闸停机。
(4)机组启动中,因振动大而打闸停机必须经过全面检查,严禁盲目启动。
(5)汽轮机运行中,振动明显增大时应汇报分析。突然增大到0.06mm 时,应打闸停机。
(6)停机后即投入盘车。
(7)停机后因故暂时停止盘车时,应监视转子弯曲的变化,如果热弯曲较大时,应先盘车180°后再投入连续盘车。
【事故案例1】
1.事故简述
2000年7月20日,某厂一台200MW 机组,在备用后热态启动过程中,因人员违章操作,致使汽轮机高中压转子产生永久性弯曲,被迫停运20余天,进行直轴处理。
7月20日16∶00,某线杆塔移位工作结束,按中调命令,当值值长通知各专业#2机组准备开机。#2机高中压内缸外上壁温度363.5℃,外下壁温度346.3℃,内壁上下温度测点已损坏;中压第一级出口上壁温356.21℃,下壁温测点已损坏;高中压胀差-1.78mm。机长于16∶20通知主值向#2机辅汽联箱送汽。16∶45锅炉点火。17∶40主值开高、中、低压轴封进汽门暖管。18∶02,主值开大轴封进汽门向低压轴封送汽,操作中因接机长对讲机通知“送完轴封后配合检修人员处理右侧循环水出水门并检查真空泵组”,主值即去汽机零米层调整循环水出水门,忘记了向高中压轴封送汽。18∶02左右,机长启动真空泵抽真空。18∶32左右,主值在用餐时才想起高中压轴封未送汽,马上报告机长,机长告吃完晚饭马上去送。此时发电一部副主任发现机组负胀差增大,即询问机长轴封送汽情况,机长回告高中压轴封还未送汽,副主任下令主值到现场将高中压轴封送汽。20∶51,主值按机组热启动状态进行冲转条件确认:高中压内缸外上壁温度338.21℃,过热汽压力5.17MPa,炉侧过热汽温度455℃,高中压胀差-2.25mm,高中压缸膨胀15.6/15.7mm,转子晃度0.028mm,凝汽器真空-87.1kPa,油温36.5℃,并报告机长、值长。(事故后查看自动记录曲线:机前过热器左侧温度307.43℃,右侧温度350.4℃;再热器左侧温度204.45℃,右侧温度214.72℃;中压第一级出口上壁温度335.56℃。)21∶13,值长命令冲转,机长安排副机长在集控室指挥,自己去机头就地检查。机长进行机组启动操作,并设定目标转速500r/min,升速率100r/min。转速升至500r/min,机长就地打闸一次,检查机组无异常后告主值。21∶18,主值挂闸进行第二次升速,设定目标转速3000r/min,升速率300r/min。21∶22转速升至1138r/min,主值发现#2轴振X 方向达190μm,#2瓦振达70μm,检查顶轴油泵已停。转至振动画面时,#2轴振X 方向达225μm。21∶23转速升至1308r/min时,振动保护跳机,SOE 首出为“瓦振大”,在降速过程中因振动上升,立即破坏真空紧急停机。21∶41机组转速到零,投入盘车运行。生产副总经理及副总工程师等迅速赶到现场,与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后认为转子存在热弯曲,决定连续盘车4h后再开机。21~23日,经与厂家及电力试验研究所有关专家讨论后,试开机4次并在中低压转子对轮上加平衡块499g,均未获成功。判断为转子永久性弯曲,决定开缸检查。8月3日开缸检查,发现高中压中间汽封梳齿局部轻度磨损,高中压转子弯曲250μm,#2瓦轻微研磨。经直轴处理后。8月16日20∶58,#2机组启动正常,17日2∶00带满负荷300MW 运行正常。
2.原因分析
(1)运行人员违章操作。运行人员在机组热态开机时,违反《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0.1.3.6条中“机组热态启动投轴封汽时,应确认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先向轴封送汽,后抽真空。”的规定,高中压轴封送汽滞后于抽真空时间近30min,致使冷气沿高中压转子轴封处进入汽轮机,转子受到局部冷却,是导致发生转子弯曲的直接原因。
(2)机组冲转参数选择不合理。冲转时主蒸汽温度与热态开机要求不匹配,不仅未达到《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0.1.2.4条中“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但不超过额定蒸汽温度”的要求,冲转时主蒸汽温度左侧307.43℃、右侧350.4℃,而高中压内缸外上壁温度为338.21℃,启动时出现了负温差,是导致转子弯曲增大的重要原因。
(3)振动发现不及时,处理不果断,运行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振动测量、监视不及时,未能严格执行以下规定:①《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第10.1.4.1条“机组启动过程中,在中速暖机之前,轴承振动超过0.03mm”;②第10.1.4.2条“机组启动过程中,通过临界转速时,轴承振动超过0.10mm 或轴振动超过0.26mm 立即打闸停机,严禁强行通过临界转速或降速暖机。”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已出现异常振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直至SOE“瓦振大”保护动作停机,惰走过程中没有采取破坏真空缩短惰走时间的果断措施。停机后在未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的前提下多次开机,致使高中压转子产生永久性弯曲。
(4)管理不到位,未形成“严、细、实”的管理作风。管理不严,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没有树立“关口前移、靠前把关”的思想,导致现场混乱,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当主值发现高中压轴封未送汽时,马上报告机长,机长不是立即采取送轴封的措施,而是告知吃完晚饭后去送。没有紧迫感,更没有意识到未及时送轴封的危害性,拖延了送轴封的时间。启动过程中,协调不力,操作随意,习惯性违章。
(5)参数测点布局不合理,消缺不及时。例如主蒸汽温度测点、转子晃度表测量点布置不合理,高中压缸内壁上、下温度测点损坏;中压缸第一级出口下壁温测点损坏,使运行人员失去了有效的监视手段,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3.预防措施
(1)严格管理,养成“严、细、实”的工作作风。重大操作管理人员不仅要到位,更要履行职责,“靠前把关”;坚持四个“凡事”(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及时发现、制止违章违规行为。
(2)重视“非计划停运”。要从管理的高度重视非计划停运,深刻认识到非计划停运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
(3)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按照《运行规程》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进行操作,规范“两票”内容,实施危险点分析预控,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提高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班组长(机长)、主值的遵章守纪意识、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消除盲目乐观思想,要严肃认真对待每一项操作,使安全生产始终在控、可控。
(4)加强缺陷管理,积极消除缺陷。对设备缺陷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消除,保证设备能够健康运行。对暂时无法消除的缺陷,要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具有可操作性,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扩大。
【事故案例2】
1.事故简述
1月9日15∶25,某厂#3汽轮发电机组(N135—13.24—535/535)在负荷90MW 时开始滑停,主汽温甲侧535℃,乙侧540℃,主汽压甲侧10.77MPa,主汽压乙侧10.74MPa。17∶17 分时,负荷20MW,主汽温甲侧470℃、乙侧476℃,主汽压甲侧2.14MPa,乙侧2.13MPa,机组差胀由1.2mm 上升至2.0mm,17∶32打闸停机。在转速降到1700r/min时,#1、#2盖振达114μm,转子惰走15min后投盘车,电流在8.6~12A 摆动,大轴弯曲250μm。1月10日14∶17,盘车电流7.2A,大轴弯曲55μm,恢复到原始值后冲转。主汽温380℃,主汽压2.4MPa,再热汽温361℃,14∶33,机组升速到1200r/min时,#2轴承盖振超60μm,打闸停机,惰走19min,投盘车电流7.8A,大轴弯曲55μm。
2.事故原因
停机后组织分析发现,在1月9日滑停过程中17∶00~17∶15有汽温突降86℃、汽压突降1.89MPa的现象,17∶08~17∶30有中压缸上下温差增大到272℃的现象。1月12日1∶54,大轴弯曲55μm,盘车电流7.5A,恢复到原始值。汽温302℃,主汽压1.67MPa,再热汽温295℃,中压缸上下温差35℃,符合启动条件,在有关技术人员指导下冲转,当转速升至1140r/min时,#2轴承盖振超50μm,打闸停机,惰走时间17min投盘车,电流7.8~8.0A,大轴弯曲50μm。当滑停至4万负荷开旁路时,旁路门开度及减温水投入量控制不当,造成主汽温度、压力骤降,膨差增大。同时,由于三段抽汽压力下降,除氧器逆止门不严,冷源进入中压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