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对该ZnO 晶体的形貌演变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生长机理,如图2.3.3 所示。在该溶液体系中,发生的反应有:
(www.xing528.com)
图2.3.3 棒状、手榴弹状、刷子状、沙漏状ZnO 的形貌演变机理图
ZnO 是一种极性晶体,有极性面和非极性面。它典型的晶体习性有富氧负极性面(0001-)、富锌的正极性面(0001)和平行于C 轴的非极性低指数面{}。由于其表面偶极子沿着C 轴方向自发极化从而使极性面比非极性面在热力学上更加不稳定,因此常常重新生长来降低其表面能。一般来说,ZnO 晶体各个晶面的生长速率为v(0001)>v{}>v{}>v{}>v()。因此,在没有表面活性剂控制的条件下,(0001)面具有最高的表面能,从而比其他的晶面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在溶液合成系统中,尿素起到一个调节pH 值的作用,当它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时会发生水解,从而缓慢地释放出OH-,这些OH- 与锌离子结合形成生长基元,这些生长基元聚集在一起形成前驱体Zn(OH)2,在一定的条件下加热就转变成ZnO。当溶液中没有添加HMT 的时候,生长基元就倾向于吸附在富锌的正极性面上并沿着(0001)方向生长,便产生了棒状结构的ZnO。然而,HMT 在水溶液中也会水解并形成(CH2)6N4—4H+(HMT-H4),带有四个正电荷。通过库仑力的作用,这些HMT-H4 离子将会垂直地吸附于ZnO 的负极性面()上。同时,HMT-H4 离子也会吸附生长基元Zn(OH)2-,因此就会在六棱柱状ZnO 棒的负极性面上长出一个“芽孢”。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该“芽孢”逐渐长大形成了另外一个小直径的六棱柱,因而我们获得了手榴弹状的ZnO。进一步增加HMT 的浓度,更多的HMT-H4 离子就会吸附于ZnO 的负极性面()上,由于同性电荷间的排斥力作用,一些吸附在负极性()面的HMT-H4 离子被排斥到负极性面的边缘,这样有些生长基元就被吸附到极性()面的边缘聚集生长。但是,由于电荷排斥力的作用和为了减少表面能,这些生长基元不会全部都沿着负极性面聚集生长,有的则从边缘逐渐蔓延到六棱柱的一个侧面进行生长并转变成棒状。最终这些较小的纳米棒逐渐变大变长,覆盖了六棱柱的侧面,便形成了类似于刷子状的ZnO。进一步增加HMT 的浓度,越来越多的HMT-H4 离子吸附在负极性面上,很多二次生长的纳米棒在极性面和侧面生长,最终便形成了沙漏状结构的ZnO。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