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冷剂分类及环保性能分析

制冷剂分类及环保性能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氨作为制冷剂的代号为R717,水为R718。R22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仅为已被淘汰的R12制冷剂的5%。R404A 该制冷剂由R125、R143a、R134a三种工质各按44%、52%、4%质量分数组成,其相变滑移温度小于0.5℃,属近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制冷剂分类及环保性能分析

在制冷装置中,必须要有工质在其中进行状态变化并完成热力循环过程,制冷装置才能连续、稳定地向外界供冷,该循环工质即称制冷剂。

在逆卡诺循环中曾指出,制冷系数的大小与制冷剂性质无关,但在理论和实际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热物理特性对循环的优劣有着重要影响。另外,在选用制冷剂时,还需考虑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毒性、可燃性、价格,以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制冷装置所用的制冷剂一直在进行筛选,其目的主要是使制冷装置在规定的用冷温度区间内,能具有安全可靠和良好的经济运行性能,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生存。

1.制冷剂的种类

目前,可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几十种,但在普通制冷范围(5~-120℃)所用的制冷剂只有十几种,而在一般空调制冷系统中所用的制冷剂仅有几种。

(1)无机化合物制冷剂 水(H2O)和氨(NH3)是使用最早的两种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目前,氨主要用在大、中型冷库及制冰系统中,而水仅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中。氨作为制冷剂的代号为R717,水为R718。

(2)碳氢化合物制冷剂 这类制冷剂主要有乙烷(C2H6)、乙烯(C2H4)、丙烷(C3H8)和丙烯(C3H6)等,相应的制冷剂代号为R170、R1150、R290和R1290。这类制冷剂主要用在石油化工中,空调制冷系统不采用。

(3)氟利昂制冷剂 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其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并且有2m+2=n+x+y+z的关系。因此,根据氟利昂化合物中的不同原子数,可以有许多品种的氟利昂。按规定编号方法,可编出许多代号,如氟利昂22(HCF2Cl)的代号为R22,氟利昂134a(CH2FCF3)的代号为R134a等。

氟利昂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而研制成的有机化合物。应该承认,多品种氟利昂的出现,使压缩式制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但是,在近半个世纪的应用中,最终发现常用的多数氟利昂制冷剂,如R11、R12、R13、R113、R114、R502等,能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

(4)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溶解而成的一种混合物。它在制取某一区间低温时,能获得比单一化合物更优良的循环运行性能。混合制冷剂有两种:

1)共沸混合制冷剂。与单一化合物相同,该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个共沸点。因此,在一定压力下,液化或汽化过程的温度不发生变化,常用的共沸混合制冷剂有R502(R22/R115)、R500(R12/R152)等。

2)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这类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没有共沸点,液化或汽化过程的温度将相应变化,因此在变温热源的制冷循环中,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能减少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传热温差,提高制冷装置的运行性能(见1.4.2节)。近几年常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主要有R407C、R410A和R404A等。

2.常用制冷剂的特性

制冷剂的改进和更新是制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传统的制冷剂如R11、R12等已被淘汰,一些新研制的制冷剂正逐步开始使用。新制冷剂不但应具有良好的热力特性和安全性,还应具备很好的环保性能,该性能主要体现对臭氧(O3)的保护以及防止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

(1)氨(R717) 氨是使用历史最长的制冷剂。它具有良好的热力特性,循环过程中高、低压力适中,且具有极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较高的制冷系数。在氟利昂制冷剂未出现之前,在大、中型压缩式制冷装置中,氨几乎一统天下。但氨有毒及刺激味,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有爆炸的危险。氨与水混合后会腐蚀铜及铜合金(磷青铜除外)。目前,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几乎不被采用。

(2)R22 它具有良好的热力特性,而且综合性能也较佳,如运行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较大,仅次于氨;等熵指数低于氨,因此在相同压力比条件下,其排气温度较氨低,在各种空调制冷系统中一直得到广泛使用。另外,所有氟利昂对铜及电动机的耐氟绝缘漆均不起作用,因此,使结构紧凑的各类封闭式压缩机得以使用。水在各种氟利昂中的溶解度极小,因此,氟利昂制冷系统内部必须干燥,或者应设置干燥器,以防产生“冰塞”现象。

R22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仅为已被淘汰的R12制冷剂的5%。但随着对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R22制冷剂的应用也已逐步受到限止,使用范围有所缩小。

(3)R134a 它的热力特性与已被更换的R12制冷剂相近,单位容积制冷量和等熵指数均较低,但破坏臭氧潜值为零;温室效应潜值也小于R12和R22,因此,R134a早就替代了R12。近几年,在使用R22制冷剂的机组中也使用了R134a,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新型制冷剂。

R134a与常用的矿物油不相溶,必须使用醇类或酯类合成润滑油。R134a和醇、酯类合成润滑油均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因此,制冷系统内部必须十分干燥,或增设干燥器,特别是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制冷系统。因为系统内的水分在制冷剂和润滑油的作用下会形成酸,对金属产生腐蚀和镀铜现象,严重时会损坏电动机。

(4)R407C 该制冷剂由R32、R125、R134a三种工质按23%、25%、52%质量分数组成,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空调制冷温度范围内其相变滑移温度约为6℃左右(即同一压力下的露点和泡点温度之差),热力特性与常用的R22相近。

R407C的破坏臭氧潜值为零,温室效应潜值也较低。由于R407C制冷剂中含有R134a,其对润滑油及干燥程度也有一定要求。

R407C是目前替代R22的一种较好制冷剂,在空调用冷水机组地铁、轻轨等一些车辆空调制冷机组中已逐步开始使用。

(5)R410A 该制冷剂由R32、R125两种工质各按50%质量分数组成,虽属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但其相变滑移温度极小,破坏臭氧潜值为零,温室效应也较小。制冷循环的压力高于R22,目前在多联、变频空调机组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6)R404A 该制冷剂由R125、R143a、R134a三种工质各按44%、52%、4%质量分数组成,其相变滑移温度小于0.5℃,属近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破坏臭氧潜值为零,有一定的温室效应。其热力特性与常用的R22制冷剂相近。

常用的及一些新的替代制冷剂热力特性详见表1-6~表1-14和图1-21~图1-31。

(7)二氧化碳CO2(R744) CO2属老牌制冷剂,几乎与压缩式制冷同时出现。19世纪30年代,它与氨NH3(R717)、二氧化硫SO2(R764)等曾作为制冷剂被广泛使用,而且由于其无毒,在船舶制冷装置的制冷剂中达到过80%的使用量,有过辉煌的成绩。但随着氟利昂制冷剂的出现,CO2制冷剂被逐步取代。当氟利昂制冷剂、特别是CFCs大量使用后,人们发现它们能破坏臭氧、危及人类生存环境时,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氟利昂制冷剂逐步被限制和禁用,CO2制冷剂又开始被重视,并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应用。

CO2是无色、无味、不燃、无毒(空气中浓度低于2%时,对人体无明显危害)的气体,其临界压力为7.37MPa,临界温度为31.1℃,升华温度为-78.15℃,具有极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CO2的热物理特性决定了它的制冷循环可能属亚临界循环、跨临界循环或超临界循环。制冷系统的工作压力极高,但制取相同冷量时,其制冷剂循环量较少,各制冷主、辅件的尺寸可以缩小。

CO2制冷剂将在汽车空调、各种热泵装置及复叠式低温级制冷系统中逐步得到应用。

表1-6 R22饱和状态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68.jpg

(续)

978-7-111-31953-5-Part01-69.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978-7-111-31953-5-Part01-70.jpg

图1-21 R22压-焓图

表1-7 R502[w(R22)=48.8%,w(R115)=51.2%]饱和状态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71.jpg

(续)

978-7-111-31953-5-Part01-72.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978-7-111-31953-5-Part01-73.jpg

图1-22 R502压-焓图

表1-8 R717(氨)饱和状态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74.jpg

(续)

978-7-111-31953-5-Part01-75.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978-7-111-31953-5-Part01-76.jpg

图1-23 R717(氨)压-焓图(www.xing528.com)

表1-9 R123饱和状态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77.jpg

(续)

978-7-111-31953-5-Part01-78.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978-7-111-31953-5-Part01-79.jpg

图1-24 R123压-焓图

表1-10 R134a饱和状态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80.jpg

(续)

978-7-111-31953-5-Part01-81.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978-7-111-31953-5-Part01-82.jpg

图1-25 R134a压-焓图

表1-11 R407C[w(R32)=23%,w(R125)=25%,w(R134a)=52%]饱和状态(泡点和露点温度)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83.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泡点。

978-7-111-31953-5-Part01-84.jpg

图1-26 R407C压-焓图

表1-12 R404A[w(R125)=44%,w(R143a)=52%,w(R134a)=4%]饱和状态(泡点和露点温度)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85.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泡点。

978-7-111-31953-5-Part01-86.jpg

图1-27 R404A压-焓图

表1-13 R600a(异丁烷)饱和状态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87.jpg

(续)

978-7-111-31953-5-Part01-88.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978-7-111-31953-5-Part01-89.jpg

图1-28 R600a(异丁烷)压-焓图

表1-14 R410A[w(R32)=50%,w(R125)=50%]饱和状态(泡点和露点温度)热力特性

978-7-111-31953-5-Part01-90.jpg

① 标准大气压下的泡点。

978-7-111-31953-5-Part01-91.jpg

图1-29 R410A压-焓图

978-7-111-31953-5-Part01-92.jpg

图1-30 R290压-焓图

978-7-111-31953-5-Part01-93.jpg

图1-31 R744压-焓图

3.关于氟利昂的问题及其对策

1974年发现并于20世纪80年代确认,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有强烈的破坏作用。一旦臭氧层减弱或出现空洞时,短波紫外线将直接投向地球,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同时,这类物质的大量排放,也会助长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或称卤代烃物质,其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组分较多,对臭氧的破坏程度也不相同。人们把含氯而无氢的氟利昂称为CFC,如R12(CF2Cl2)→CFC12、R11(CFCl3)→CFC11,此类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把含氯而有氢的氟利昂称为HCFC,如R22(HCF2Cl)→HCFC22,此类物质对臭氧的破坏程度较弱。把含氢而无氯的氟利昂称为HFC,如R134a(CH2FCF3)→HFC134a,此类物质对臭氧无破坏作用。

自1977年起,联合国环境署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根据各种含氯氟利昂对臭氧的破坏程度,决定按计划逐步进行限止和禁用,并根据各国生产和使用情况,制订了受控物质的名称和逐步禁用的进度表。1989年3月,中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保护臭氧层会议,并于1993年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

对照国际禁用和受控物质名单,与空调和冷藏制冷关系最密切的是CFC11、CFC12和HCFC22三种制冷剂。为寻求这类使用面广、量大的制冷剂替代物,近30年来,制冷和热物理技术界曾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和试验过许多替代工质。

例如:HFC134a制冷剂,它与CFC12的热力性能相近,但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温室效应也远小于CFC12,是目前替代CFC12最理想的工质,而且已广泛使用;HCFC123制冷剂,早期曾作为离心压缩式制冷系统中替代CFC11使用过,但该制冷剂具有一定毒性,而且属于HCFC制冷剂,因此,目前也极少推荐使用。

在小型低温制冷系统中,近几年也有选用与R502热力性能相近、但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的R404A和R507替代R12和R502的机组,而且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寻求综合性能良好的制冷剂,将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也是促使制冷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人们不但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领域内寻求新型制冷剂,同时对天然工质(如氨、二氧化碳等)及使用这些工质的设备,重新进行评介和改进,希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些天然工质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得到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