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图2.14所示中,三极管用微变等效模型代替后,得到共射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16所示。图2.17共射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波形对比计算的方法优点是精确,前提是有很好的数学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拟合,有时候很难得到精准的数学模型,就难以采用计算的方法。

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1.共射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

共射放大电路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简称,是三极管最重要的应用电路,既能放大信号电压,也能放大信号电流,信号的总功率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9所示,图中电容C1和C2是隔离电容,用于防止直流电流流入信号源或者负载,电阻R1和R2为直流偏置电阻,用于确定三极管在输出特性曲线中的位置。

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基极偏置电阻R1越大,IB越小,三极管工作状态越靠近截止区;反之,则靠近饱和区。一般小信号放大时,IB在微安到毫安的范围。集电极偏置电阻R2主要影响uCE的大小。一般而言,R2越大,uCE越小,越靠近饱和区。

2.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图2.9 共射放大电路

在三极管中有输入信号的交流量和电源的直流量两种分量混合,直接分析比较困难。在交流信号很小的情况下,在放大区局部小范围内,三极管特性曲线线性度较好,采用线性化分析方法能简化分析。线性化的分析可以采用叠加定理,分别分析交流信号源和直流电源单独作用时的效果,最终将两者的结果相叠加,就是交流信号源和直流电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线性化分析的时候,可以将总电路图分别绘制出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两个电路图,直流通路仅考虑直流电源的作用,计算出的电压和电流被称为静态工作点,在表达式中一般加下标字母Q;交流通路仅考虑交流信号源的作用,计算出的结果就是输出的交流信号电压、电流和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在总输出中占据中心位置,稳定不变,交流信号围绕着静态工作点发生波动变化,叠加定理的运用效果,如图2.10所示。

图2.10 叠加定理的运用效果

包含信号源和负载的完整的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11所示,图中V1为交流信号源,RL为负载电阻。在绘制直流通路时,所有电容都被视作断路(开路),电感被视作短路,交流电流源被视作断路,交流电压源被视作短路。如果电感和交流电压源内有电阻,就需要保留电阻。其直流等效电路示意,如图2.12所示。

图2.11 完整的共射放大电路

图2.12 直流等效电路示意

直流等效电路非常简单,基极支路等于电阻R1与三极管内部PN结串联,三极管内部PN结可以按照二极管计算,硅管导通时压降基本稳定在0.5~0.7V,这样基极电流为

式中,用下标Q表示静态工作点。

集电极电流为

ICQ=βIBQ

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

UCEQ=VCC-ICQR2

在绘制交流通路时,所有大电容都被视作短路,大电感被视作断路,直流电流源被视作断路,直流电压源被视作短路,凡是两端电压恒定的器件都被视作短路。例如,稳压状态的稳压管也需要视为短路。如果电容和电感大小恰巧在工作频率具有一定阻抗,就需要保留。交流等效电路示意,如图2.13所示。

整理后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14所示。

图2.13 交流等效电路示意

图2.14 整理后的交流等效电路

分别绘制直流等效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将有利于后续的分析计算。对于小信号,尤其是频率较高的小信号比较适合使用微变等效法进行计算,对于低频大信号更适合使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3.微变等效法

图2.15 三极管简化h参数模型

微变等效法是在信号特别小的情况下,三极管满足线性工作条件,对三极管进行等效变换,以便于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对三极管等效变换的方法有很多种,在频率不太高的场合常采用简化h参数法。简化的h参数法将三极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等效为一个电阻rbe,流过rbe的电流为ib,将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等效为一个受控电流源βib,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等效开路,如图2.15所示。

在图2.15所示中,rbe为三极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等效动态电阻。在常温下,其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式中,IEQ是三极管发射极的直流电流,代入公式的时候需要以毫安为单位,计算出的rbe单位是欧姆

在图2.14所示中,三极管用微变等效模型代替后,得到共射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16所示。

图2.16 共射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该电路输入信号有

ui=rbeib

输出信号有

式中为R2和RL的并联等效电阻

所以

因为rbe中包括直流量IEQ,所以该放大倍数大小与直流量有关。式中的负号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

由于

ICQ=βIBQ

IEQ=IBQ+ICQ

所以

IEQ=(1+β)IBQ

在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时,需要先计算直流IBQ,得到IEQ后才能计算rbe,最后才能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

该电路的输入电阻等于R1和rbe并联,约等于rbe。输出电阻等于R2

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波形和输出信号波形对比如图2.17所示。图中上面的波形为输入信号波形,下面的波形为输出信号波形,两者反相,输出比输入大约50倍。

共射放大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也很大,集电极电流是基极电流的β倍,由集电极电阻和负载电阻进行分流,如果集电极电阻等于负载电阻,那么电流放大倍数能达到β的一半,负载阻值比集电极电阻小得越多,分得的电流越多,电流放大倍数也就越大。

结合电流放大倍数和电压放大倍数可知,共射放大电路的功率放大倍数还是很大的。

4.图解法(www.xing528.com)

图解法的思想根源和微变等效法的思想根源是相同的,即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既要满足电路回路方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流定律),又要满足元器件自身的特性方程,两种方法都是对这两个方程的联立求解。不同的是,微变等效是用计算的方法,图解法用的是绘图的方法。微变等效法用于小信号放大,图解法既能用于小信号放大,也能用于大信号放大。

图2.17 共射放大电路输入与输出波形对比

计算的方法优点是精确,前提是有很好的数学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拟合,有时候很难得到精准的数学模型,就难以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如,三极管在输出特性曲线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电流放大系数,信号幅度很大时,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电流放大系数就会变化很多,而这种电流放大系数的变化难以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计算机辅助设计极大地减轻了计算工作量,使得很多复杂的数学模型被运用到电路计算中,扩展了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

绘图的方法精度不高,精度依赖于原始数据和作图工具,优点是比较直观,常用于定性分析

图解法先写出输入方程,将输入方程绘制到输入特性曲线图中去,取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即为输入静态工作点IBQ和UBEQ,也就是回路方程和器件特性方程的联立解。根据输入特性曲线交叉点的电流IBQ,找到输出特性曲线,在输出特性曲线图中绘制输出回路的回路方程,求两者的交叉点,即为输出静态工作点ICQ和UCEQ

以图2.18为例,输入回路方程

VCC=IBQR1+UBEQ

该方程为一条直线,只需求出其在横坐标轴和纵坐标的交点,再用直线连接即可。

令UBEQ=0可得

令IBQ=0可得

UBEQ=VCC

绘制的该直线如图2.18中输入回路负载线所示。输入回路负载线与三极管输入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Q即为静态工作点,对应的UBEQ和IBQ即为此时三极管中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电源电压VCC变化时将导致负载线位置变化,Q点将沿三极管特性曲线随之移动。

仍以图2.18为例,输出回路方程

VCC=ICQR2+UCEQ

该方程也是一条直线,绘制方法与输入回路方程一样,绘制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图中,如图2.19中直流负载线所示。输出负载线与IBQ对应的三极管输出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Q即为输出静态工作点,对应的UCEQ和ICQ即为此时三极管中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

图2.18 求解输入静态工作点

图2.19 求解输出静态工作点

图2.20 交流负载线

直流通路分析完毕后就要分析交流通路了。交流信号源的电压加在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随着信号电压瞬时幅度的变化,电流按照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在Q点附近变化。

输出端复杂一些,交流负载与直流负载不同,直流负载只有R2一个电阻,直流负载线的斜率为-1/R2,而交流负载由R2和RL并联作为负载电阻,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为-,因此,交流负载线要更陡峭一些,同时,交流负载线显然也要过Q点,绘制出的交流负载线如图2.20所示。随着输入信号瞬时值的大小变化,输出的交流信号随之沿着交流负载线在静态工作点附近变化。

交流信号的动态分析如图2.21所示,其中(a)为输入分析,(b)为输出分析。

图2.21 交流信号的动态分析

用图解法便于定性分析大信号情况下的失真情况,如图2.22所示。静态工作点过于靠近饱和区将容易造成输出信号波形底部失真,称为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过于靠近截止区将容易造成输出信号顶部失真,称为截止失真。若静态工作点距离截止区和饱和区等距离,则将得到最大的不失真动态范围。

图2.22 失真分析

5.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共射放大电路

温度变化对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比较大的影响,如图2.23所示,温度升高会引起三极管参数的变化(ICEO↑,β↑,UBE↓),最终导致IC升高。因为电路工作时三极管会发热,所以,即使静态工作点选得很好,也会因温度T↑→ICQ↑→Q点上移→饱和失真。

图2.23 温度上升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图2.24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共射放大电路

稳定静态工作点常采用直流负反馈的方法,电路如图2.24所示。

在图2.24所示中,V1为信号源,RS为信号源内阻;C1和C2为耦合电容,为交流信号提供通路,阻断直流电流;Rb1、Rb2、Rc和Re构成三极管的直流偏置电路,使三极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Ce为旁路电容,Ce与Re并联,Ce的交流阻抗远小于Re,使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分两路走,交流信号从三极管发射极通过Ce流入接地点,避免交流信号流经Re,Re上只有直流电流;RL为负载。

图2.24的直流等效电路如图2.25(a)所示,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25(b)所示。

图2.25 图2.24所示的等效电路

在直流等效电路中

Ib1=IBQ+Ib2

通常,IBQ很小,可忽略不计;VBQ相当于Rb1和Rb2串联分压,即

由于电阻很少受温度影响,所以VBQ基本不受温度影响,比较稳定。

当温度升高导致IBQ、ICQ和IEQ增大时,会导致VEQ升高,由于VBQ稳定,所以VEQ升高直接导致三极管UBEQ降低,从而减小了IBQ,由于ICQ和IBQ呈正比关系,所以ICQ也得到了降低,实现了负反馈,降低了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Re是负反馈的采样元件,该负反馈为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交流信号不经过Re,所以该负反馈对交流信号不起作用。

实际操作1: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

(1)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图,如图2.26所示。图中V1和RS可以用函数发生器代替。

(2)将运行仿真,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比较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量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图2.26 共射放大电路仿真

(3)调整电位器R7,观察波形变化,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4)在电容C1和三极管基极之间串联万用表,同时在电容C2和负载RL之间也串联万用表,将这两个万用表都打到交流电流挡,分别测量输入信号电流和负载上的输出信号电流,并计算电流放大倍数。

(5)将Rc改为5kΩ,RL改为1kΩ,再次调整电位器R7,使电压放大倍数尽量大,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同时测量电流放大倍数。将测量结果与前面的测量结果对比。

(6)增大输入信号,观察失真情况,改变各电阻的阻值,观察各电阻对失真的影响。

(7)改变电源电压,观察电源电压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8)用波特测试仪测量系统带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