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基于设备的颜色值与对应的颜色色度值间为平缓变化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数目的采样建立一个多维查找表,再利用插值技术来得到任意的颜色值。输出设备的颜色特性化常用这种方法。
对于RGB输出设备的情况,可设计在设备颜色值内均匀取值而进行采样,即R、G、B分别在0~255范围内均匀取值,这样,RGB采样数据便在其空间构成了许多立方体,其中一个单元的构成如图4-2(a)中M1~M8点所示。构成这个立方体8个顶点M1~M8的RGB数值输出形成的颜色值作为8个顶点,在CIE色度颜色空间中一般不再是个立方体,而成为一个八面体,如图4-2(b)为其中一种可能的输出结果。P1~P8为顶点,坐标记为Pi(xi,yi,zi)(i=1,2,…8),可代表CIELAB,也可代表CIEXYZ。
图4-2 立方体采样单元示意图
将所有这种对应的8点数值构成颜色关系的数据表称为三维查找表(Look_Up Table-LUT)。
由此,针对立方体空间中任一设备颜色点M(r,g,b),在线性插值的情况下,可得其在CIE色度空间中对应P(x,y,z)点的坐标为:
式中Vi对应图4-2(a)中由点M所分割的8个子区域的体积,V为RGB立方体的体积,Vi/V则为输出CIE色度空间中Pi点在线性插值中的加权因子。
式(4-7)所示的线性插值技术的优势在于计算较为简单,且只需要所处于立方体8个已知点的数值。不足的是精度较低,提高精度的方法只有减小基本单元立方体的尺寸。
也有基于立方体的非线性插值技术,但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颜色点所处立方体的格点数据,且需要其他相邻立方体的格点数据,虽然能够提高插值结果的精度,但无疑加大了数据处理的难度。
另外的思路是,将立方体进一步分割为四面体分区域。有分割为6个四面体的方法,如图4-3(a)所示,也有分割为5个四面体的方法,如图4-3(b)和4-3(c)所示。
图4-3 颜色空间立方体单元的四面体分割
如此,一个RGB空间的四面体便与一个CIE色度空间中的四面体相对应,如图4-4(a)、(b)所示。(www.xing528.com)
图4-4 CMYK输出设备的颜色形成流程
输入空间四面体中的任一设备颜色点M(r,g,b),线性插值时在CIE色度空间中对应的P(x,y,z)点坐标成为:
反过来有对等的关系:
且有一定的关系式判断一个颜色点在哪个四面体内。
四面体插值计算较立方体情况相对简单,且由于每个四面体空间都小于最小立方体单元,相对降低了计算误差,提高了插值计算精度。所以,四面体分割技术在相同的插值方法下较立方体具有优势,在输出设备的颜色特性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实际应用中,对一个已知的输入值,如输出设备的一组设备颜色值RGB,如果要由已经建立的三维查找表,通过插值计算预见其对应的输出颜色色度值,则往往希望三维查找表中的输入数据点是均匀分布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方便、快捷地定位任意的输入RGB值所处的查找表颜色单元,这在插值算法的实现和计算速度的保证方面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可设计均匀变化的设备值(如R、G、B分别取0、32、64、96、128、160、191、223、255)输出采样,可直接建立均匀变化的输入三维表,输入表格中的基本单元便为形状规则的立方体。但对于建立由输出颜色值(如CIELAB)通过插值计算所需要设备值的三维查找表,我们并不能通过采样直接得到L*a*b*空间均匀分布的三维表格点数值。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些RGB值能够输出均匀分布的L*a*b*值(所以,常采用给定一些均匀变化的RGB值采样的方法)。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由采样数据对设定的均匀分布的L*a*b*值计算出来源于怎样的RGB值,才能建立出适合于由输出颜色值L*a*b*预测所需要设备颜色值RGB的三维查找表。
对于CMYK输出设备的情况,由于此时的设备颜色值是四个,所以,常用四维查找表,也有针对不同的K值对应其他三个变量的三维查找表的情况。为此,我们常用多维查找表概括这种可能的设备特性化的颜色变换技术。
多维查找表与插值技术要想得到较高的计算精度,一是需要表格的基本单元尺寸小,即表格单元密度大;二是插值计算精度要高,如采用非线性插值方法等。无疑,这些需求会大大增加数据量和计算量。
此外,查找表与插值方法对于色域边界上的未知颜色,往往因为缺少插值计算所需要的色域外表格点的数据(实际上得不到这样的数据)而降低了计算结果的精度,会使得色域边界颜色的预测形成较大的误差。
总之,多维查找表与插值计算方法,可以不去考虑颜色的形成机理,利用采样和一定的数学方法构建适于颜色转换需求的查找表。只要采样数据可靠,查找表数据充足,就能保证可实用的精度。但这一技术也有着数据量大、计算量大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成为一个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