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方面令人颇感担忧,总体表现在:
人均拥有矿产资源量偏低。我国从资源总量上来说是丰富的,可谓“地大物博”,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除钨、稀土较高之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能源、铁矿等,我国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他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有些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人均拥有的矿物能源资源量是美国的1/10,前苏联的1/7。因此,从总体来看,相对于满足人口和经济发展对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需求而言,我国却是“资源小国”、“人多物薄”。
矿产储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的矿产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用量多的大宗矿产大多储量不足,几种主要矿产严重短缺,每年需要以大量外汇购买一些矿产品,且人均矿业产值较低,1990年时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9%。到2020年,除煤、钨、钼、稀土及一些非金属矿产能保证需求外,大部分主要矿产将缺乏必要的储量保证,从而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据专家论证,按实现今后15年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来看,在45种主要矿产中现已有22种可供利用的矿产探明储量不同程度地不能满足需求。若不从现在起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争取地质找矿的新突破,再探明一大批后备矿产储量,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很可能出现“无米之炊”或“等米下锅”的严重局面。(www.xing528.com)
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开发中的浪费。一些地区滥采乱挖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小煤矿回收率仅10%。对综合矿实行单打一开采,也造成了很大浪费,由于多种原因,资源总回收率很低。我国矿产资源的平均总回收率只有30%~50%,比发达国家约低10%~20%;2/3以上的矿山的综合利用率指数还不到25%,而国外平均在50%以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二是工业生产中的浪费。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靠过量消耗资源发展经济(资源耗竭型)的道路。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从1958~1988年,我国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8.6倍,而同期消耗的能源增长了16倍,生铁增长26.3倍,钢材增长29.5倍,水泥增长了54.8倍。另据1985年的资料,每1亿美元国民收入所消耗的铜、铝、铅、锌4种主要有色金属为发达国家的2倍。目前我国钢、水泥等产量都已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三是资源二次回收率也很低,加剧了日趋严峻的资源形势。
地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①地矿工作投入虽逐年增长,但资金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矿产勘查工作规模严重萎缩,致使新发现矿产地大大减少和探明储量的减少;②勘查技术装备相对陈旧落后,难以完成新时期的地矿工作;③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虽有重大成就,但总体还处于中游水平;④环境地质工作虽有重大进展,但与需要相距甚远,还未进入应有的战略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