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面淬火件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表面淬火件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55 感应淬火表面硬度允许的波动范围3)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淬火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应符合零件图样中技术要求的规定值。5)变形度要求:感应淬火回火后的变形量,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3)火焰淬火后表面不得有严重氧化和被烧伤迹象。

表面淬火件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1.感应淬火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感应淬火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外观质量:零件表面不得有任何形式的裂纹;不得有后序加工余量1/3的锈蚀和灼伤等缺陷。一般零件100%目测检验;重要零件应100%进行无损探伤检验;批量生产时,根据不同零件类别,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检验。

2)表面硬度:单件或零星生产时,应100%检验硬度;批量生产时,按5%~10%抽检硬度;淬火区范围的检验,依据零件图样的规定进行,或根据淬火区的颜色用卡尺或钢直尺测量;形状复杂或无法用硬度计检测的零件,可用硬度笔或锉刀进行检验。硬度值应满足零件图样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误差范围应符合表1-55规定。

表1-55 感应淬火表面硬度允许的波动范围

978-7-111-41844-3-Chapter01-85.jpg

3)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淬火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应符合零件图样中技术要求的规定值。

形状简单的零件硬化层深度波动范围,应符合表1-56中的规定。大型或复杂零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允许范围,可适当放宽。

表1-56 感应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波动范围

978-7-111-41844-3-Chapter01-86.jpg

4)金相组织检验: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零件感应淬火后的金相组织,按马氏体大小分10级。其中,4~6级,即细小马氏体为正常组织;1~3级为粗大或中等大小的马氏体,是由于加热温度偏高造成的;7~10级组织中有未溶铁素体或网状托氏体,是由于加热温度偏低或冷却不足产生的。

5)变形度要求:感应淬火回火后的变形量,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其中,轴类零件的直线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1/3。

6)硬化区和硬化层深度:不同形状结构的零件,表面淬火后的合理硬化区和硬化层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轴类零件端头在一次加热淬火时,允许有2~3mm的过渡区;连续加热时,允许有2~8mm的过渡区。

②局部淬火的零件,淬火区长度允许误差为±3mm。

③阶梯轴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后,允许在阶梯处有一定宽度的未淬硬区:即直径差<10mm时未淬硬区<5mm;直径差10~20mm时未淬硬区<8mm;直径20mm时未淬硬区<12mm。

④淬火部分带槽的轴,在槽两端应倒角2~3mm。如不能倒角,则两端允许有<8mm的软带,其硬度可低于图样规定下限15HRC。(www.xing528.com)

⑤如果淬火部分有槽或孔,而孔或槽距轴端<8mm时,则应允许该处<8mm不淬硬。

⑥有空刀槽的轴,距空刀槽处允许有≤5mm的软带,其硬度可低于图样规定下限15HRC。

⑦轴的端面与轴均需淬火时,允许一个表面上有8mm的回火带,或允许有一面距边缘5mm不淬硬。

(2)火焰淬火质量的要求和检验

1)火焰淬火后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应满足产品设计图样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2)火焰淬火后的金相组织:硬化层为回火马氏体,过渡层为托氏体和索氏体,心部为原始组织。

3)火焰淬火后表面不得有严重氧化和被烧伤迹象。

4)一般件不允许有回火带,特殊件回火软带宽度不得大于12mm,且硬度不得低于允许硬度范围下限15HRC。

5)质量的其他要求,参照“感应淬火质量要求”的相关内容执行。

2.零件和工模具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及其预防措施,归纳于表1-57和表1-58。

表1-57 感应淬火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978-7-111-41844-3-Chapter01-87.jpg

(续)

978-7-111-41844-3-Chapter01-88.jpg

表1-58 火焰淬火的常见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978-7-111-41844-3-Chapter01-89.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