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滩和David Stephenson建立的高效磨削温度分析计算模型[1],系统考虑和分析了传入不同传热体,包括工件、砂轮、磨削液和磨屑的热流及其热比率,工件表面最大温度可通过下式计算
qw=hwTmax
qf=hfTmaxTmax≤Tb (3-2)
式中 Tmax——工件表面最大温升;
Tb——磨削液沸点温度;
qt——磨削区总热流密度;
qw——传入工件的热流密度变量;
qf——传入磨削液的热流密度;
hf——磨削液表面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磨削液表面传热系数分析子模型求解得出[13],或者采用试验测量值;
hw——传入工件的热量传导因素
式中 vw——工作台进给速度;
lc——磨削区接触弧长;
βw——工件材料热特性,与其导热系数κ、密度ρ以及比热容c有关;
c——具体数值与帕克莱数和接触区平均接触角有关,可通过圆弧移动热源模型或倾斜移动热源模型导出。(www.xing528.com)
Rws——工件—砂轮子系统中传入工件的热比率,可以采用Hahn的工件表面滑动磨粒模型计算[14]。Hahn的模型作为子模型,与传入磨屑和磨削液热量分析子模型相互独立。根据Hahn的模型,工件—砂轮磨粒之间的热分配比率Rws定义为
式中 r0——平均化后的磨粒顶面有效接触半径,对于通常的磨削条件,r0的取值一般在5~10μm,具体取值可根据对砂轮表面磨粒的显微观察进行评估;
κg——磨粒材料的导热系数;
vs——砂轮工作表面线速度。
Rwch为工件—磨屑子系统中传入工件的热比率,其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是基于对砂轮磨削区磨粒平均半顶角、局部工件材料剪切变形成屑以及传热问题的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详细阅读本书后续章节以及相关参考文献。Rwch可通过下式导出
式中 αw——工件材料(准确地说是磨屑)的热扩散系数;
γ——磨屑成屑区剪切应变;
ta——变形磨屑厚度;
vs——砂轮磨削速度;
C——单位面积有效切削刃数;
de——砂轮当量直径。
由式(3-1)和式(3-2),可导出传入工件的热比率为
在磨削液沸点温度以上或干磨情况下,可认为hf=0,传入工件的热比率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