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示扫描量热(DSC)的分析过程中,将PLAG-10和PLAG-20先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熔融,保持5 min消除热历史,然后快速降温至-50℃,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熔融。选取消除热历史后的第二次升温扫描曲线,所得数据如表2-6所示,扫描曲线如图2-8所示。
从表2-6可以看到,共聚后的预聚物仍然是半结晶性聚合物。同PLAG-10相比,PLAG-20的熔融温度(T m)更低,而结晶焓(ΔH c)和熔融焓(ΔH m)却更高,结晶温度(T )也更低,显示了更快的结晶速度。从结构上看,一方面,PLAG-20具有比PLAG-10比例更高的柔性链段,对聚乳酸链规整性的破坏也更大,形成的晶体不如PLAG-10的完善,因此熔点相对更低;另一反面,柔性链段的增加也起到了降低预聚物T g和增强预聚物分子链的活动能力的作用,相当于内增塑,因此,PLAG-20在升温结晶过程中显示了更快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从图2-8可以看到,PLAG-10和PLAG-20的DSC扫描曲线上均只出现一个T g,分别为32.7℃和14.5℃,介于聚乳酸均聚物(T g约为55℃)和PTMEG(T g约为-48.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一个T g的出现说明PLA与PTMEG链段比较好的相容性,因为部分相容的高分子链段,一般会在两种纯组分的T g之间出现与组分数量对应的几个T g。另外,随着PTMEG比例的提高,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PLAG-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已经低于室温,表明其具备了成为热塑性弹性体的可能,因为低于室温的T g有利于获得高伸长率。
表2-6 预聚物DSC扫描数据表
(www.xing528.com)
a玻璃化温度(T g),熔点(T m),熔融焓(ΔH m)和结晶度(X c)都由第一次DSC循环扫描曲线获得;bX c=[(ΔH m-ΔH c)/w fΔH om]×100%,这里ΔH m-PLLA为100%结晶PLA的熔融焓,ΔH om=93 J/g,w f为聚合物中PLA的质量分数。
图2-8 PLAG第二次升温扫描DSC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