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短片在法国的发展及国际影响

电影短片在法国的发展及国际影响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电影短片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支持,由法国短片社具体管理,同时又有专业电影人和大众的广泛参与,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此外,还有德累斯顿国际短片节、雷根斯堡短片周等。

电影短片在法国的发展及国际影响

(一)电影的发展历程

微电影是微的电影,微是它的特性,电影是它的本质,所以我们先聊聊电影。

我们知道,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戏剧之后产生的第八大艺术。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提出的“视觉暂留”原理为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摄影技术的发明与进步为电影诞生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后来传到我国,被称为“西洋镜”。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成功研制了“活动电影机”,这种机器集摄影、放映和洗印三种功能于一体,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新路14号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一批纪实短片,包括《工厂大门》《水浇园丁》《婴儿午餐》《火车进站》等共计12部,这一天被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电影之父”。

纪实短片似乎并不符合我们对电影艺术特质的印象。艺术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埃的创造性贡献,在前面讲到的电影特效的发展史上,他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被誉为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把演员、道具、布景等戏剧要素运用到电影中,还开创了停机再拍的方法,并首次把照片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影制作。1902年,梅里埃编导的首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电影从单一的影像艺术向独立的综合艺术方向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同一时期,美国的爱德温·鲍特开始运用剪辑手段拍摄电影,比如同一场戏同时拍摄,然后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剪辑,现在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方法,当时却是观念上的巨大震动与变革。1902年完成的影片《一个美国消防员生活》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1903年的影片《火车大劫案》进一步进行了电影叙事风格与结构观念的大胆尝试,开创了交叉蒙太奇的先河。

电影大师大卫·格里菲斯在1908—1912年导演了大约400部影片,然后于1915年、1916年分别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更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被称为电影艺术的奠基之作。格里菲斯开创了移动摄影的先河,还成功运用不同景别、角度、机位等方法,运用“圈入圈出”“闪回”等剪辑技巧,使电影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这里当然要重提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论的阐述和艺术实践,这使得电影拥有了自己的美学体系。

无声电影时期,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也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得到发展。这一时期,法国万森市、美国好莱坞成为著名的电影城,出现了“百代”“高蒙”“好莱坞”三大电影制片公司。(www.xing528.com)

电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艺术还是得益于有声电影的诞生。1927年,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首次使声音走进电影,结束了“默片时代”,开启了电影视听结合的新时代。1933年后,电影制作不再只限于同期录音,后期录音技术得到运用,声音在渲染情绪、表述情节方面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时,就使用了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增强影片效果。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使电影艺术进入完善成熟的时期。

在电影繁荣发展的几十年间,电影的艺术特性得到进一步发掘、电影的声画语言得到进一步丰富、电影的题材主题逐渐多样化、电影思潮和流派日益多样性,这都推动了电影的全球化大发展。

(二)短片的发展

电影诞生之初就是以短片形式存在的,所以电影的历史也就是短片的历史,只是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才具有了独立的特质和身份,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的长度也是约定俗成的,短片则成为一种电影类型的分支而独树一帜。在电影诞生之国的法国,从2011年开始,每年12月1日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会发起一项全国性的短片文化活动日,被称为“冬至短片日”,各个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商场、火车站、机场、校园等公共场所,都会放映短片,电视、网站、手机等媒体上也会大量播出短片,法国民众还会开展各种围绕短片电影的文化活动,成为别具风格的风景线。法国电影各大评奖活动中都有短片的身影,比如代表法国电影最高荣誉的电影凯撒奖就设有“最佳短片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也设有“戛纳短片金棕榈奖”。2007年是戛纳电影节设立60周年,组委会还特意邀请了35位世界知名导演,各拍一部约3分钟的电影短片,表达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记忆,成为特别的庆祝仪式。法国电影短片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支持,由法国短片社具体管理,同时又有专业电影人和大众的广泛参与,至今依然生机勃勃。

说到短片电影的蓬勃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德国。在德国,短片似乎比长片更加流行,1954年,奥伯豪森就举办了第一个短片节,5年后这个短片节更名为奥伯豪森国际短片节,逐渐发展成为制片人聚会的重要场所。还有比较有名的汉堡国际短片节,这是公众的城市盛典,也是短片代理机构发行短片的重要机会。此外,还有德累斯顿国际短片节、雷根斯堡短片周等。从文化片、先锋电影到实验电影,德国电影短片不仅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是得到电影学院和艺术、综合媒体机构的高度重视,比如科隆传媒艺术学院就有多部短片获得过国家电影大奖,包括获得了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熊奖的《朋友们》,获得奥斯卡奖的《平衡》《黑骑士》《探索》,还有在全球各大电影节频频获奖的《惊讶!》等。

奥斯卡奖项的设置被认为是电影市场发展的风向标,短片的列入是从第五届(1931—1932)才开始的,经过数十年发展,奥斯卡奖的最佳真人短片奖仍然是一个广受关注的奖项。奥斯卡短片电影的长度一般在40分钟以内,包罗各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各具魅力的各种题材和表现风格的故事,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表达,短片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主题多样、表现多元、叙事浓缩、风格繁杂等。由于学术研究、赛事助推和市场追捧,而且也因为短片投资较少、风险较低,越来越多导演喜欢用短片形式来实验自己的某些创作理念,甚至颠覆传统的电影观念,在主题的尝试、故事的想象、镜头语言的创造等方面达到了大胆甚至超常的发挥。

遗憾的是,短片电影在中国还缺乏肥沃的土壤,也没有短片力作在国际大赛上出彩,不过,随着电影潮流的发展、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微电影这种与短片有交集,并依托网络传播的影像类型诞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