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是指影视剪辑中不同场景之间的转换,也可以指镜头段落之间的过渡。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镜头组接方式。自然转场也就是无技巧转场,是相对于有技巧转场而言的。无技巧转场是指镜头直接切换进行自然过渡,而不使用后期转场特效。运用自然转场的前提是依据镜头自身元素和观众心理连接镜头、转换时空、分隔段落,所以,运用自然转场还要求摄影师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就考虑场景之间的衔接。总的来说,场景转换以流畅为基本要求,只要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并激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可以尝试多样的转接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转场方法。
(一)同体、相似体进行转场
上、下场景的首尾镜头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体形象,或者其中物体形状相近,位置重合,运动方向、速度、姿态一致,画面色彩影调一致等,那么组接起来就可以达到视觉连续、转场顺畅的效果。这实际上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定式,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往往可以造成联系上的错觉,使转场流畅而有趣。比如上一场景是朋友聚会,最后一个镜头是被端起的酒杯碰在一起,下一镜头也从捧杯的镜头开始,但紧接着镜头切换后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聚会场景了。
利用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进行转场是常用的方法。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不同场景女生交替出现的穿衣、洗漱、化妆、穿鞋,出门前与男友亲吻的镜头,通过相似的画面主体与人物动作进行场景的切换,充斥着浓烈的都市时尚女性气息。
出画入画转场就是利用了主体动作方向、速度、姿态的一致性进行转场。这种转场方式就像文学中的排比句,往往是一组出画入画的镜头并列使用,而且主体运动方向一致,姿态动作相似,变化的往往是场景或者人物造型,或者主体本身。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通过女总编米兰达向刚入职场的安迪丢衣服、包包、下命令等一系列快节奏相似动作镜头的组接,既表现了时间的过程,也刻画了米兰达苛刻、严厉的女上司形象,体现了刚入职场的安迪所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
(二)两级镜头转场
两级镜头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形成极端对比的镜头,比如景别大小、镜头动静、光线明暗等,利用前后镜头的巨大反差和对比,可以形成明显的段落间隔,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衔接大段落的转换,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两级景别的运用相对更为常见,因为前后镜头在景别上的悬殊对比很大,所以能制造明显的间隔效果,段落感强,这种镜头的跳切还有助于形成影片的节奏。一般来说,前一段落大景别结束,下一段落小景别开场,视觉被拉近,叙述节奏加快;反之,前一段落小景别结束,后一段落大景别开始,视觉被推远,叙述节奏减缓。
(三)空镜头转场
这里的空镜头主要是景物镜头、环境镜头。用来转场的空镜头主要是人物生活环境的全景、远景镜头,比如城市、群山、乡村、田野、天空等,在一段叙事之后,以这类镜头转场既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景物风貌,又可以表现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同时又是借景抒情的重要手段,可以弥补叙述性素材本身在表达情绪上的不足,为情绪生发提供空间,同时又使高潮情绪得以缓和、平息,从而转入下一段落。例如,在电影《重庆森林》中,镜头从霓虹闪烁的城市繁华升至蓝色忧郁的天空,表现了从现实世界到精神世界的流变,为接下来镜头转向人物、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做好了铺垫。
(四)主观镜头转场
客观镜头与主观镜头一般是相伴相随的,是“看”与“被看”的逻辑关系,一般前一镜头是人物“观看”的客观镜头,后一镜头就是人物“看到”的场景。这里“看”有多重意义,并不完全是用眼睛看,主观镜头主要是借助画面内人物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人物视觉的转向还可以表示回忆与怀念、想象与憧憬等。比如,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匆匆赶去参加新工作的面试,当她抵达目的地后,并不是径直前往,而是停留下来仰望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接下来的场景才是安迪置身大楼,这里就采用了女主角安迪的主观视角镜头转场,刻画了人物忐忑紧张的心理。再比如,前一镜头是人物抬头凝望,下一段落可能并不是他看到的,而是他想到的,如回忆童年的时光、怀念家乡的父母、思念异地的恋人、憧憬美好的未来,这样可以进行大时空转换,天马行空。
(五)挡黑镜头转场
挡黑镜头是指主体迎面而来,遮挡住摄像机镜头,形成暂时的黑画面。主体挡黑转场常用于时间、地点的转换,在视觉上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同时制造视觉悬念,而且,由于省略了过场戏,加快了画面的叙述节奏。典型例子是,前一段落在甲地点的主体迎面而来挡黑镜头,下一段落主体背朝镜头而去,已到达乙处。这里的挡黑主体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www.xing528.com)
现在比较流行的遮挡物转场与挡黑转场有类似之处,画面内前景暂时挡住画面内其他形象,成为覆盖画面的唯一形象,比如,在大街上的镜头,前景闪过的汽车可能会在某一片刻挡住其他形象,镜头变化时已经是不同的场景了。遮挡转场实际上有直接切换的无技巧转场,也有运用特效的有技巧转场,不过转换也比较自然,很多无缝转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有安迪的换装镜头,就利用前景驶过的汽车、大厅的墙柱等进行遮挡转场,如图3-15所示。
图3-15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六)特写镜头转场
前面提到,特写镜头排除了环境景物,同时又往往没有方向概念,所以特写镜头在转场的时候也总是能派上用场,甚至是一种“万能镜头”。特写镜头转场的主要特征是,无论前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什么,后一组镜头都可以从特写镜头开始。特写镜头对局部进行突出强调和放大,展现一种平时在生活中用肉眼看不到的景别,能够暂时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至于感觉到太大的视觉跳跃。所以,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在每一个场景都拍摄一些特写镜头,以备后期编辑时使用。
(七)运动镜头转场
利用摄像机机位的移动或镜头方向的移动所造成的视线场景的变化,完成地点转换的任务,就是运动镜头转场。各种运动拍摄都可以用来作为转场的手段,它们可以连续地展示一个又一个空间场景,从而顺畅、自然地完成转场。而且,利用运动镜头进行转场,还可以形成不同的画面节奏:如果摄像机运动速度比较缓慢,转场就显得十分连贯、柔和,可以制造比较恬静、优美的意境;如果摄像机运动速度很快,场景的突然变化会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有利于表现紧张的情节和气氛。
电影《罗拉快跑》中有一幕场景,罗拉得知男友有危险,奔跑去救助,母亲看到罗拉奔跑的身影,问到“罗拉,去买东西吗?带瓶洗发水”,随后,镜头运动到母亲的房间内,出现母亲正在打电话的画面。这里就是典型的运用镜头的运动进行自然转场的典型案例,母亲声音的加入让转场更为自然、流畅。
(八)声音转场
声音转场就是用音乐、音响、语言等影视声音和画面配合实现转场。利用解说词承上启下、贯穿上下镜头的意义,是电视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转场的惯用方式。不论是音乐、音响还是人物的语言,虽然它们的功能不同,但是声音在形式上都是具有延续性的,利用声音的延续性转场,可以利用其过渡的和谐性自然转换到下一段落,也可以利用剪辑技巧实现链接,比如,声音的持续、声音的提前进入、前后段落声音相似部分的叠化等。利用声音的吸引作用,弱化了画面转换、段落变化时的视觉跳动。比如,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第一、第二段落转换时,时空的跨度非常大,当画面出现流畅的小河,响起了《美丽的梭罗河》的歌声和吉他声,河流渐渐流出观众的视野,歌声渐渐深入观众的心灵,下一场景就以弹吉他的歌者开场了。
另外,语言除了形式上的联系,还有意义上的呼应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实现时空大幅度转换。比如,在电影《紫色》中,上一段落哈波的父亲不同意他结婚,最后的镜头是怀孕的未婚妻在门口大叫哈波,哈波正面对父亲犹豫,不敢回头应答;下一段落开始,哈波回头应答我愿意,此时已在婚礼场上,孩子也已出生。一喊一答,加之回头动势,错觉带来了戏剧性效果,实现了时空跨越的目的。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利用前后声音的反差,加大段落间隔,加强节奏性。比如前方战场的生硬戛然而止,后方战士的亲人担忧企盼;或者,后一段落声音突然增大或出现,利用声音吸引力促使人们关注下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