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动作的连贯性:以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为例

如何实现动作的连贯性:以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为例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主体的动作连接,可根据主体运动衔接的连接性和造型因素的匹配组接镜头。图3-14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如果是先静止后运动,那么一般要以下镜头的主体动作为主,在上镜头主体从静止到开始运动时切入,从而保持动的连贯。由于运动镜头内的主体还有动、静之分,使得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情况较复杂。

如何实现动作的连贯性:以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为例

我们常说的镜头的运动实际上包含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个方面,内部运动是指镜头画面内主体的运动,比如人物的动作、位移等;外部运动是镜头外在形式的运动,比如推、拉、摇、移等运动摄像。在画面拍摄剪辑时,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主体的动作要是连贯的,这一连贯性既包括镜头运动的连贯,也包括主体形体动作的连贯。不论是镜头外部运动还是镜头内部运动,一般都遵循静接静、动接动的基本规则。

(一)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

如果是固定镜头相接,那么我们就不用考虑镜头的外部运动因素,只需要考虑镜头内画面主体的运用因素,动静不同共有三种组合方式。

1.主体都静止

这里的主体静止一般指主体既没有位置移动,也没有较明显的动作,这时我们需要根据静止主体间在内容上的某种逻辑关系或形态相似的外部特征等造型因素来组接。在微电影《三分钟》中,列车员母亲和儿子小丁短暂相见时,运用了两个固定镜头进行组接,一个镜头表现丁丁背乘法口诀,另一个镜头表现母亲看丁丁背乘法口诀时的复杂心情,两个镜头交替出现,制造出一种强烈的时间紧张感,如图3-9所示。这就是利用人物关系的紧密性来组接镜头,准确地说是视线方向的相对呼应,且人物景别相同,在画面所占的位置互补等。

图3-9 微电影《三分钟》剧照

2.主体都运动

主体运动包括位移的变化和动作的变化,前后两个固定镜头中的主体都是运动的,不论是同一主体,还是不同的主体,都是在运动中相接,是动接动。不同主体的动作连接,可根据主体运动衔接的连接性和造型因素的匹配组接镜头。在微电影《三分钟》中,当儿子丁丁看到列车员妈妈时,在人群中朝妈妈所在方向走去,列车员妈妈一边检票一边回头向丁丁所在的方向张望,一组固定镜头中保持了主体动作和方向的连贯,并且通过同样的纵深构图形成视觉的和谐,如图3-10所示。

图3-10 微电影《三分钟》剧照

3.主体运动与主体静止组接

在相接的两个固定镜头中,其中一个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主体是静止的。如果主体运动的镜头在前,要在主体运动的停歇点切换。这个时刻相接的两个画面中的主体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接静平滑地过渡。如果主体静止的镜头在前,则要在主体运动起来之后,接后面的主体运动的镜头。比如,电影《罗拉快跑》结尾处,罗拉与男友曼尼见面时固定镜头的组接,如图3-11所示。

图3-11 电影《罗拉快跑》剧照

(二)运动镜头之间组接(www.xing528.com)

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同样要注意镜头内主体的运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主体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的镜头相接,应除去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

1.主体都静止

根据上、下镜头运动的速度快慢和画面造型特征,在镜头运动过程中切换。在微电影《三分钟》中有一幕场景,上一个镜头是儿子丁丁在站台等妈妈时背影的拉镜头,下一个镜头是妈妈在火车上期待与儿子见面的移镜头,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连接了儿子的空间和妈妈的空间,为后面的母子相聚做了铺垫,如图3-12所示。

图3-12 微电影《三分钟》剧照

2.主体都运动

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上、下镜头主体动作的有机衔接和画面造型特征,在运动过程中切换,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去杂志公司面试的场景,镜头和人物一直处于运动之中,且两者运动的方向保持一一致,这种组接使得视觉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图3-13所示。

图3-13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3.主体运动与主体静止组接

如果是先运动后静止,那么一般要在上镜头内主体动作完成后切换,再结合上、下镜头运动的速度快慢及画面造型特征有机地组接镜头。比如,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一路奔波到达应聘公司大楼门口,上一个镜头在安迪脚步停下时结束,下一个镜头安迪正在驻足仰视,如图3-14所示。

图3-14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如果是先静止后运动,那么一般要以下镜头的主体动作为主,在上镜头主体从静止到开始运动时切入,从而保持动的连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镜头的运动方向,如果是两个运动方向不同的镜头组接,一般编辑点在起、落幅处。不过,一般要尽量避免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组接,比如一个镜头向左摇,接一个镜头向右摇,可能会让观众的视觉不太舒服。

(三)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

以上情况分别是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或者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总体来说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不过,这里的动、静首先考虑的是主体动作。如果是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那么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基本规律首先考虑的就是镜头的动、静。前面讲过,运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相当于两个固定画面,其稳定性就可以成为与上、下固定镜头相接的因素,也就是说,若运动镜头在前,编辑点选在运动镜头的落幅上;若运动镜头在后,则编辑点要选在运动镜头的起幅上,这是静接静的转换。由于运动镜头内的主体还有动、静之分,使得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情况较复杂。只要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有时也采用动接静、静接动的转换方法。如电影《紫色》的开场,西莉的父亲叫西莉和南蒂回家晚餐,镜头跟随西丽父亲走向西莉和南蒂而进行运动到静止的变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