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镜头组接的概念是在后来的电影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中非常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在镜头组接关系上做了关键的探索。库里肖夫是莫斯科电影大学的教授,他从电影胶片剪辑车间收集了大量的废旧胶片,他先分析镜头的内容和属性,然后设计组接方案,并将同一组接镜头段落给不同人观看,将用不同组接方法和技巧合成的镜头段落给相同的人观看,每次看完后都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观众看到了什么、如何评价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有什么心理感受,最后,总结镜头组接功效和叙事技巧的规律。
其中,有两个经典的实验值得一提。第一个就是手枪实验。
实验选择了以下三个镜头:
1.男子哈哈大笑;
2.一把手枪;
3.男子惊慌失措。
实验设计中用不同顺序组接这三个镜头,然后调查人们对角色的认识。1—2—3的顺序给观众的印象是此男子非常胆小,3—2—1的顺序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个男人是个英雄。这个实验说明,镜头的顺序决定了情节的性质,在这个镜头段落里面,改变性质的关键是手枪这个镜头,男子先哈哈大笑,再看到手枪指着自己,立刻变得惊慌失措,在现实里这就是胆小鬼的表现;反过来,他开始惊慌失措,看到手枪对着自己,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给人感觉就是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是个不怕死的英雄。总之,这位男子是胆小鬼还是英雄,取决于剪辑时的镜头顺序。
第二个实验就是中年男子实验。(www.xing528.com)
实验中的镜头和顺序是这样的:
A镜头:中年男子毫无表情的脸。
B镜头有三种选择:1.一碗水;2.小女孩;3.棺材。
A镜头:中年男子毫无表情的脸。
我们可以看到三组不同的组合:第一组是A—B1—A,看到这组镜头,观众自然会联想到男子可能非常想喝水,他的表情是非常口渴难耐的状态;第二组是A—B2—A,这时候观众可能会想到男子对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欢,表现出喜欢的表情;第三组就是A—B3—A,这时候观众可能会联想到男子因为亲人离去而非常伤感,他的内心是悲伤的。这个镜头段落告诉我们,当产生新的组接之后,原本没有意义的镜头会产生新的意义,因为上下镜头相互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库里肖夫通过实验的方法看到镜头结构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受众的心理基础,他得到的结论就是:引起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镜头之间并列的效果。这种电影艺术就是蒙太奇,蒙太奇几乎是电影的同名词,它是在电影实践和实验中产生的规则和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