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运用推拉镜头表现画面空间连贯性?

如何运用推拉镜头表现画面空间连贯性?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运动镜头的类型及其表现作用1.推拉镜头推拉镜头一般是通过摄像机焦距的变化来实现画面框架的变化以及被摄主体景别的变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选择推拉镜头的目的。如果推拉镜头时快时慢,观众就会无所适从。摄像机的移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类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如何运用推拉镜头表现画面空间连贯性?

拍摄固定镜头时摄影机机位、镜头光轴和焦距都固定不变,因此画面框架是不变的。那么,这“三不变”只要一个要素变化,画面框架就会发生变化,就形成了运动镜头。镜头的运动常被称为画面的外部运动,是相对于画面主体本身的内部运动而言的。运动镜头在一个连续的画面中表现场景的转换和角度的变化,对观众的视线有很好的牵引作用,基本的运动镜头包含推、拉、摇、移、跟、升、降、甩等,每一种运动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作用,要用得恰到好处才能锦上添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运动镜头有哪些表现力。

(一)运动镜头的类型及其表现作用

1.推拉镜头

推拉镜头一般是通过摄像机焦距的变化来实现画面框架的变化以及被摄主体景别的变化。一个推拉镜头一般包括起幅、推拉过程、落幅三个阶段,这里所谓的起幅和落幅,相当于在推拉镜头开始和结束的地方保留两个固定画面。

实际上,推拉镜头的起幅和落幅比推拉的过程还要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选择推拉镜头的目的。推是指镜头焦距由短到长,画面框架由远及近向被摄主体推进,主体由较大景别向较小景别过渡,一般最后落在主体的特写画面上。推镜头实际上是要引导观众去追寻细节,起幅有悬念,落幅有答案,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观众触景生情。拉镜头正好相反,它是画面框架由近及远地远离被摄主体,主体从小景别向大景别过渡,视觉中心由主体到环境,起幅有情绪,落幅有气势,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让观众有豁然开朗之感。其次,为了画面的完整以及后期剪辑的方便,我们在保留一定时间的起幅和落幅时,一般要至少停留5秒钟,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拍得更久些,比如10秒钟左右,那么,在后期编辑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个推拉镜头当作3个镜头来使用,即两个固定镜头与一个推拉镜头。

由于推拉镜头有很强的视线牵引作用,所以,有两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守。第一个原则是推拉过程中速度要均匀,镜头推拉的速度主要与影片的节奏和情感张弛有关,推拉得快,则节奏快、情绪紧张,推拉得慢,则节奏慢、情绪舒缓。如果推拉镜头时快时慢,观众就会无所适从。第二个原则是落幅要一次性完成,这里是指聚焦和构图都要一次性完成,如果我们在推进或者拉出后发现画面虚焦或者构图不准确,是不能二次聚焦或者调整构图的,必须重新拍摄,这样做也是为了更直接地向观众展现画面的表现意图。总之,推拉镜头都是画面随着镜头推进或拉开而形成新形象和意义,促成观众随镜头的运动不断调整思路,去揣测画面构图中的变化所带来的新意义、引发的新情节,这样逐次展开场面形成的两极镜头,也就是全景和特写,所产生的画面冲击是极易抓住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的。

2.摇摄镜头

摇摄镜头是摄像机对拍摄对象进行上下或左右的运动拍摄,相当于一个人在一个点上摇头环顾的感觉。摇摄镜头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水平移动镜头的水平横摇、垂直移动镜头光轴的垂直纵摇、中间带有停顿的间歇摇、摄像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斜摇、摇速很快形成的甩镜头等。不同形式的摇摄镜头有着不同的画面表现意义,拍摄摇摄镜头时,只有摄像机光轴以摄像机为中心进行运动,摄像机的机位和焦距都是不变的。摇摄镜头的画面框架发生了以摄像机为中心的运动,观众的视野随着镜头扫描过的画面内容而相应变化,画面变换的顺序就是摄像机摇过的顺序,这样的画面空间排序不是后期编辑形成的,没有破坏或分隔现实的原有排序,忠实地还原了现实的空间关系。

3.移动摄像

在空间的表现上,移动摄像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移动摄像一般是摄像机架在轨道车上随之运动而进行平行移动拍摄。与摇摄不同的是,移动摄像是摄像机机位移动带来的画面变化。移动摄像是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依次从画面一侧移向另外一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中观看事物,也就是像摇摄镜头那样,有时候人们在行进中边走边看,或走近看或者退远看,有时在汽车上通过车窗向外眺望,移动摄像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摄像机的移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类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根据摄像机移动的方向不同,移动摄像可以分为前移、后移、横移和曲线移等,在移动摄像的画面中,被摄对象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但是画幅框架的限制被突破了,我们坐在火车上,车窗就是取景器,画面的边框随车辆的运行而移动,透过车窗,我们就可以充分体验因移动摄像而扩大视野的真谛所在,航拍其实也是一种移动摄像,这种移动摄像的范围更大,视野更开阔。

4.升降拍摄(www.xing528.com)

升降拍摄是借助升降装置等摄像机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会产生视野开合度的变化,摄像机的机位就如同人的站位,登高而望远,当摄像机的机位升高之后,视野向纵深逐渐展开,就能越过某些景物的屏蔽,展现出由近及远的大范围场面,当摄像机的机位降低时,镜头距离地面越来越近,所能展示的画面范围也渐渐逼仄起来,因此,升降拍摄手法很适于表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在有观光电梯的地方体验升降时所见景物的变化关系,或者在观光电梯上用摄像机实地拍摄,这样体验会更加深刻。

5.跟拍

运动摄像里面还有一种跟拍,也就是跟随拍摄,这样的镜头表现的对象是在运动,摄像机也是在运动。跟随拍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镜头的运动速度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保持一致,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和面积相对稳定,而背景空间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有的跟拍从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这时摄像师是倒退拍摄,这种镜头适合表现长距离运动中的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有摄像师在人物背后或旁侧跟随拍摄,背面跟拍可以营造一种和画面内人物相同的视线和感受,同时一步步深入一个个陌生场景,是一种主观视角同时具有悬念的跟拍。侧面跟随的镜头拍摄的是横向运动,横向运动是平面画面上速度最快的一种运动。跟拍的主要表现作用在于环境在变化,而人物主体在花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其运动保持连贯,进而有利于展示主体在运动中的动态和动势。

其实,每一种运动摄像的表现力都是很强的,而在现实运用中,常常综合采用几种运动方式,使镜头的表现效果最大化。

【注释】

[1]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2]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3]黄匡宇:《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4][匈]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