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频格式相关概念
视频数字化的过程主要是采样、量化和压缩,这个过程的千差万别就产生了不同的视频格式,数字视频制作过程中离不开对视频格式的处理。不同设备拍摄的视频有不同的格式,视频编辑完成后,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格式进行输出。视频格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首先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封装格式
封装格式就是将已经编码压缩好的视频和音频放到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的后缀就是封装格式,实际上,我们常常用封装格式来代表视频格式。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视频封装格式有AVI,这是微软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封装标准;还有FLV,这是针对H.263编码的格式;还有MKV,这是一个万能封装器,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跨平台性;还有MOV,这是Quicktime的封装格式;另外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MP4,主要应用于mpeg4和H.264编码的封装。还有RM、RMVB、WMV等格式。封装格式本身是不影响视频画质的,它像一个容器,只负责把内部的视频轨和音频轨集成在一起,只起到一个文件夹或者压缩包的作用。
2.编码方式
编码方式就是视频在压缩或者解压过程中采用的一种算法,它直接关系视频的质量。比如MPEG-1/2/3/4以及我们最常用的H.264,就是一种编码方式。其实,视频封装格式和编码方式就好比酒瓶跟酒的关系、饺子皮和饺子馅儿的关系,真正决定品质的是酒和饺子馅儿。比如,H.264就是一种编码方式,它的数据压缩率比MPEG-4编码还要高1.5~2倍,这种编码方式指定使用的标准封装格式也是mp4。
3.码率
视频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码率是成正比的,同时,高码率的视频在网上观看更容易卡顿,也就是缓冲。所以,码率的高低不是绝对的,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
4.分辨率
分辨率是用于度量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我们习惯上说的分辨率是指图像的高、宽像素值,严格意义上的分辨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的有效像素值ppi,即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图像的高、宽像素值的确和尺寸没有关系,但单位长度内的有效像素值就和尺寸有关了。在图像的高、宽像素值一定的情况下,图像窗口越大,画面越模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图像尺寸越大,有效像素ppi值下降了,也就是图像在放大时有效像素间的距离拉大了,所以画面就变得没有原来清晰了。
我们常见的分辨率有标清的720×576,高、宽比是4∶3,高清的1920×1280,画幅是16∶9,现在,4K、6K、8K分辨率已经成为未来视频质量的趋势,4K分辨率可以达到4096×2160的超精细画面。
分辨率的这些数值代表什么意义,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我们知道,在数字技术领域,通常采用二进制运算,而且用构成图像的像素来描述数字图像的大小。由于构成数字图像的像素数量巨大,通常以K(表示“千”)来表示。210=1024,因此,1K就是210=1024,2K就是211=2048,4K就是212=4096,依此类推。在数字电影应用中,通常2K图像是由2048×1152个像素构成的,是221万像素的画面;在4K影院里,能看到885万像素的高清晰画面。我们的高清电视的分辨率是1920×1080,像素约为207万。
5.帧速率
人眼在观看多张快速显示的静止图像时会出现拖影,并自动连结为活动影像,这种现象叫作视觉暂留,这也是我们能够看见视频的原因。视频中每一张静止图像被称为一帧,帧速率就是这一系列单图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每秒显示多少张图像。那么帧速率该如何选择呢?实际上,当帧速率达到12帧/秒以上的时候,人眼在观看时就已经非常流畅了,帧速率高低对视频的影响取决于我们在播放时使用了多少帧速率。简单来说,如果你想要模拟电影效果,就选帧速率24帧/秒;如果是在国内广电平台播出,则选帧速率25帧/秒,网络视频的帧速率一般为30帧/秒。(www.xing528.com)
6.扫描方式
扫描方式关系到视频显示器成像的原理,这里我们就不去深究了。我们在用单反相机、摄像机拍摄时,或者用非编软件剪辑时,会看到一些关于视频格式的选项,常见的几种选项有高清720P,也就是1280×720的分辨率,且是逐行扫描;全高清1080i和1080P,也就是1920×1080的分辨率,其中“P”是指逐行扫描、“i”是指隔行扫描,一般来说,逐行扫描质量比隔行扫描质量好,因为隔行扫描相当于把一帧画面分为两个扫描场,第一次只扫描奇数行,完成后再从头开始扫描偶数行,就像我们读书时,不是逐行阅览的。
7.视频制式
视频制式来源于电视系统,与各地区的电网频率有关,一般有PAL和NTSC两种制式可选。PAL制式是欧洲等国家的视频标准,他们将25帧/秒作为广电标准帧。我国的广电标准也是PAL制式。NTSC制式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视频标准,黑白电视信号将30帧/秒作为广电标准帧,但是由于彩色电视信号颜色失真等问题,帧速率微调29.97帧/秒,数字电视和数字视频也是沿用这个标准,也就是我们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看到的帧速率标准。实际上,我们在制作视频时,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这些标准,而是需要保持视频制作中帧速率的一致性,否则会影像播放的流畅度。
(二)视频格式的转换和生成
视频格式是可以进行转换的,一些专业的格式转换软件可以完成这一工作,一般视频播放软件也具备格式转换功能。比如,有一个视频文件的格式是MOV,这种格式有些非线性编辑软件不能直接读取,可以安装Quicktime播放器,也可以将视频转换成可支持的格式。打开格式工厂,在视频格式里面选择要转换成的MP4格式,这时,为了使视频质量在转换的过程中不会降低,当然也不会升高,我们需要对输出配置进行一些设置,比如分辨率、帧速率、画幅比例等,如图1-4、图1-5所示。
图1-4 格式工厂
图1-5 格式工厂视频格式设置
导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视频,通过查看属性,就可以看到该视频的封装格式;视频编辑完成后,导出时需要对视频格式进行选择。比如,我们选择的H264编码,它的格式是MP4,从图1-6的参数我们看到输出的视频文件的分辨率是1920×1080,帧速率是30fps,逐行扫描,码率是10Mbps,还有音频的参数。
图1-6 非线性编辑软件中视频格式的设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