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使用的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是薄的硅晶圆,大约1/100in[1]厚(厚度从180~350μm)。如图3-2所示,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由两部分组成——很薄的上层和厚一些的底层。上层掺杂了磷原子,底层掺杂了硼原子。
图3-2 太阳能电池的横截面。这里给出的太阳能电池由两层光敏硅晶体构成,薄的顶层是n-层,较厚的底层是p-层。阳光会引起电子流动,从电池流过大多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金属触点,产生直流电。然后太阳能驱动的电子流到负荷,在那里,它们携带的太阳能用来驱动负荷。之后,释放了能量的电子流回太阳能电池。
如图3-3所示,太阳能电池中的硅原子的最外层具有四个电子,其中的每个电子都与相邻的硅原子结合到一起,形成硅晶体。
如图3-3所示,PV的上层是n-层,包含磷原子。每个磷原子的价电子层有五个电子。磷原子的出现向n-层引入了过剩的电子,当这些调皮的电子被包含足够能量的光子撞击的时候,就能被推入导带。在导带中,它们可以自由移动。
如图3-3所示,PV电池的下层是p-层,用硼原子掺杂。硼原子的最外层(价电子层)包含三个电子,这就在p-层的晶体结构中产生了“空穴”。这些空穴能被自由电子填充——自相邻原子发射的电子。因为一个原子中产生的空穴能被另一个原子的电子填充,所以空穴看起来是在移动。
图3-3 n-和p-层的原子结构。这张图揭示了太阳能n-型和p-型层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纯硅原子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每个电子与相邻的硅原子构成共价键,形成硅晶体。由于这四个电子与相邻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所以不能自由移动。上层(n-层)的磷原子的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当电子受到携有能量的光子的撞击时,磷原子在该层中的过剩电子就能够自由移动。硼用来掺杂底层。硼的最外层有三个电子,于是就在硼掺杂的p-层晶体结构中产生空穴,这些空穴能够被自由电子填充——也就是从相邻原子射出的那些电子。(www.xing528.com)
那么,PV电池是如何工作的?答案很简单,一个能量使得电子从太阳电池的硅原子中释放出来,这些“松散的”电子被太阳能电池前面的金属触点聚集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电流。然后,这股电流从组成太阳能阵列的太阳能模块上被抽取出来(金属触点从每个太阳电池上抽取电子)。稍微详细一点的描述如下:当PV电池的n-层形成时,在电池中马上产生一个电场。电子从n-层向p-层流动,在这两层的结处形成了这个电场。结的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当阳光照射PV电池的时候,这个电场就迫使p-层释放的电子进入n-层;同时,这个电场还能够阻止n-层释放的电子流入p-层(带负电的结的下部排斥电子)。最后的结果就是,电子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从p-层到n-层再向电池表面,也就是触点所处的位置。
如第1章提到的,在太阳能模块中,许多太阳电池用导线串联在一起。因此,从一个电池抽取的电子流向下一个电池,然后到再下一个电池,直到模块的负极。离开PV模块后,电子流经外电路到达负载(负载是消耗电能的任何元件)。把从太阳获得的能量传递给负载后,电子回到模块的正极。然后,它们流回太阳能电池,填入p-层的空穴,使得电路循环往复。更详细的描述,请参看下文“PV是如何工作的”。
PV是如何工作的
PV电池是相对简单的元件,但由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所掌控。为了弄清楚PV电池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先来看顶层的构成,即n-层。n-层一经形成,该层中磷原子的一些过剩电子扩散穿过n-层和p-层的结。这些电子填充相邻的p-层的空穴,而这些空穴则是在PV电池制造过程中加入硼原子后所产生的。电子从n-层到p-层的流动,导致n-层在结附近电子耗尽并增加空穴;电子流入p-层靠近结的区域,导致结的这一侧出现过剩电子和短缺空穴。
电子流入p-层不仅引起p-侧的电子过剩,还在结附近的n-层产生了电子短缺(结附近的p-层带负电而n-层带正电)。电荷的分离在结的两侧建立起一个强电场。
当光线中的光子将电子推入p-层的导带并漂移到结附近,这个电子就会被电场吸入并飞过结,到达n-层。由于p-层比n-层有更多的电子,所以电子不会反向运动。结处的p-层表面带负电,阻止电子回到p-层。对于n-层释放的电子,也是同样的情况,这些电子不能流入p-层,而是被结阻挡(物理学家把这种结叫做结型二极管。结型二极管允许电流单向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从p-层到n-层)。n-层中积累的电子被收集到太阳电池的表面,然后由电池表面前方的导电格栅传输至别处。
当来自p-层较深部分的电子穿过结的时候,p-层中就产生了电子空穴,它们被流入PV电池背面的电子所填充。电池背面(p-层)也连接导电层。当光线照射PV电池时,电子从电池前面的触点流出,经过电路并做有用功,然后经过背面端子返回,填充到p-层的空穴中,从而确保能够提供持续的电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