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模型包含九个步骤,其中第一步立足实践搜集素材为准备阶段,第二步到第六步为构思阶段,第七步到第九步是传达阶段。通过黑箱示意图展示如下。
图9-2 文艺创作模型黑箱示意图
(一)立足实践搜集素材
文艺创作者从创作的主题出发,首先走进生活进行大量的实践体验,并全面地搜集相关素材。素材来源不限,尽可能全专业、全维度、全元素地搜集,并用主题流水罗列出来。尤其要将自己社会实践的经历进行全面的梳理,这些一线经验是最宝贵的,如果缺乏相关经历则需要创造机会进行实践,感受自身进化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观察他人是如何进化的。
表9-13 创作素材主题流水
(二)提炼共性还原根本
文艺创作者不应停留于素材的表象,应当深入分析素材,从多个角度提炼素材的共性,通过还原模型找到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可通过下面的主题流水提炼根本共性。可以提炼出多个共性点,力求丰富多元,丰富作品的内涵。
根本共性往往是一个中性的词汇,超越了二元对立,综合考虑全部要素,提炼出底层的内涵,符合人群的基础共识。比如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典型化的技巧,将共性呈现出来,典型化的前提是提炼出共性。
文艺创作具备强烈的共性内涵才能引发大众的共鸣,同时包含的共性越丰富,越全面,越能受到人们的喜爱。文艺作品中承载的共性内涵,也能够帮助受众回归根本、本质和源头,促进人们的心理建设和进化成长。
表9-14 还原模型流水表
(三)共性出发扩充维度
从提炼出的若干个根本共性出发,扩展到更广的范围,进行全专业、全维度和全元素的素材搜集和实践体验,找到原来忽略的、不重视的资料,扩充原有的维度。将原有和新加入的维度整理在维度流水中。
表9-15 文艺创作维度流水
(四)汇总凝练能量主题
从已经提炼出的共性出发,结合上一步搜集的资料,再次汇总凝练出所有内容的总共性,该共性应尽可能与大众产生超强共鸣。再根据总共性确定文艺创作的能量主题。能量主题是作品的核心理念和思想,能够触动内心,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比如某位文创产业策划师为某景区打造设计文化品牌,通过对景区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和细致梳理之后,从关帝文化、秤、历史人物季札、当地风俗等要素中,提炼出了“诚信”这个超强的共性,并把它作为能量主题,点出了景区的精神实质,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诚信是互联网时代整个社会都非常渴望的一种品质,也是大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能够产生超强共鸣。然后再从“诚信”出发打造主题研学营、课程、宣传片和文化产品等,形成景区的文化品牌。
(五)碰撞灵感形成思路
从作品的能量主题出发,激发创作灵感,形成创作思路。创作思路是作品背后的暗线,因而也称之为“暗线思路”。形成的暗线思路应当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1.具体操作流程
(1)主题流水或四驱作业法思考(www.xing528.com)
首先运用主题流水或者四驱作业法进行创作思路的梳理。
(2)寻找脉络突破模型
如果上一步没有形成让人满意的创作思路,则运用寻找脉络突破模型(详见本节第三部分),继续探索。
如果还是无法形成暗线思路,可以再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了解新内容,加入新内涵,添加新维度之后,创作思路就有可能成型了。
(3)创作思路的呈现
用下面的表格呈现总创作思路和分创作思路。
表9-16 创作思路流水表
2.形成创作思路的简便方法
形成创作思路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将总共性提炼为作品名称,对总共性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总暗线思路,对每个分共性进行梳理,形成分暗线思路。
(六)创作方案全景呈现
按照创作思路,将创作方案全景式地呈现出来,以分层分类的形式表达。创作方案是作品各个部分的规划,比如文创产品的方案、小说的创作大纲、电影剧本的策划等。
创作方案是创作过程的“明线”,而创作思路则是作品背后的“暗线”。创作方案分层分类是按照作品的组成部分填写的,比如戏剧分为若干幕,每一幕包含为若干场。将不同幕的名称填写在分层中,每一幕不同场的名称填写在对应的分类中。又如小说各章的名称填写在分层中,每一章的每一节填写在分类中。
表9-17 创作方案分层分类
针对分层分类中每一项内容的创作细节,均用标尺流水进行细化。创作标尺的标题可以是创作过程的要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创作者可以将创作标尺交给合作者,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大型的创作任务。
表9-18 创作标尺流水
(七)形成原创文艺作品
在传达阶段,依据作品内容全景和创作过程标尺流水进行创作,用艺术的语言将能量主题鲜明、突出、深刻地表达出来,形成原创的文艺作品。作品尽量做到内容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独特、丰富多彩。
(八)作品评估反复打磨
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不断打磨细节,提升作品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方面,对文艺作品进行评估,考察作品能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涌现的问题需求,能否把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教育和社区的精彩内涵表现出来,能否帮助大众成长进步等;另一方面,评估创作过程,对还原共性、探索暗线思路和文艺作品呈现等创作过程进行评估,若发现不足可及时补充维度和元素加以完善。
(九)关注反馈千变重塑
根据群众的反馈以及新的问题需求,不断加入新的维度元素,不断重塑,历经千变,成就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