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运用还原模型处理复杂情况?

如何运用还原模型处理复杂情况?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原模型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应对复杂多变情况时排在第一位使用的处理方法,训练人们从现象找到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的能力。寻找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一定要还原到人群刚需、生存发展的必需上面来,这是衡量还原水平的重要评估标准之一。还原模型中的标题流水和找根本共性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加列数,一张表灵活多用。

如何运用还原模型处理复杂情况?

(一)理解还原模型

从外在现象上解决问题,就像数沙子、数叶子一样,往往问题越解决越多,效果是有限而短暂的,很有可能解决一个又出现另一个,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从根本、本质、源头入手,从根上解决问题,就能批量解决、彻底解决、一劳永逸。还原模型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应对复杂多变情况时排在第一位使用的处理方法,训练人们从现象找到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的能力。

1.什么是还原

还原是从已知的现象还原到根本的过程,是从观察冰山一角开始,逐渐看清整座冰山的过程。还原是站在全面全局的视角,朝着事物的根本、本质和源头方向找共性的过程。还原并非是对表面现象的逻辑追问求知,而是属于黑箱操作过程,将事物还原到全,还原到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比如,往湖面投入一块石头,激起一层层涟漪,所有涟漪就是现象,找到那块投入湖中的石头就是还原;一棵大树,树叶、花、树枝、树干是树不同层次的现象,找到树根是一次还原,再进一步还原到树的种子,最终还原到种子里的基因,这就是从树的现象还原到树的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的过程。

2.什么是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

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是同一个概念,是更全角度的表达,都是指事物根源特征的共性。共性没有负面或正面的二元特征,是中性特征、零的特征、公理特征。寻找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一定要还原到人群刚需、生存发展的必需上面来,这是衡量还原水平的重要评估标准之一。

项目组从人群急迫需求出发,还原到是日常必需、生活必需、健康必需、天天都要用,还原到“刚需”这一根本共性。据此把香设计成日常消耗品,从这个思路出发,设计策划方案,令项目相关方都很满意。

对于企业来说,一切经营举措、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等,还原到根本、本质、源头,就是企业核心业务,就是企业的产品线和服务线。只有狠抓业务,企业才能真正立足,生存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急迫点,都是一个根本点,一路抓根本点,解决问题就多快好省。

根本共性、本质共性和源头共性以下用“根本共性”来总称。

3.从人群急迫问题出发找根本共性

找根本共性要从人的急迫问题需求出发,落实到服务人的应用上。首先全面收集当前人群急迫问题需求,从局部还原到全部,元素越丰富,全貌越清楚,提炼共性越容易;尽可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从现象还原到根本,演变脉络越清晰,寻根溯源越容易;越是根本的、本质的、源头的共性,越呈现为零的特征,而非负面或者正面的二元特征。如果找到的共性,发现依然可以找出对应的负面或者正面特征,可反复寻找,直到找到更加底层的、本质的、源头的共性。

比如,人为了生存会做出种种的事项,其根本共性是因为人有“追求”;人经常会出现自卑或自信的二元心理,其根本共性是因为人会“比较”;人在某种情况下会表现出迷茫,其根本共性就是人有“选择”的本能;人在职场中表现出的各种焦虑,其根本共性是职场中人与事的“安顿”等。根据急迫问题,找到根本共性,就能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

寻找根本共性是个反复的过程,要尽可能尝试,没有固定标准,熟能生巧。

(二)还原模型操作步骤

1.人群急迫问题全面调研

进入互联网时代,复杂和变化是常态,一般都是多个问题事件关联或纠缠在一起。因此面对一个事件或项目,先对当前相关的人群问题及其急迫度进行全面调研,按问题的类型进行分层,每层按急迫度进行分类,掌握急迫问题的全景。

表4-3 人群急迫问题全面调研表

(www.xing528.com)

续表

2.急迫问题进行还原

根据急迫问题全面调研表,依照问题急迫程度进行逐一还原,从现象还原到根本。也可以把整体问题看成一个大问题,进行统一的还原。具体应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划分颗粒度。还原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用共性模型找根本共性

第一步,用主题流水进行问题现象自由描述。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或事件进行描述,全面了解现状和现象,并初步总结主要表现和共同特征等。如表格列数不够,可自行增加。

第二步,根据共性模型中“三合二、二合一”的共性提炼方法,向根本、本质、源头的方向提取根本共性,明确还原点。

方法二:辩证法找根本共性

第一步,描述现象。在还原模型表格的现象部分,用主题流水对问题现象进行描述,同方法一。

第二步,用辩证方式寻找根本共性。分析导致现象的负面原因,填写在负面列,将负面对应的正面原因填写到正面列,比如现象是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时会非常紧张,分析负面原因后发现为“自卑”,将“自卑”填在负面列,在正面列填写“自信”。根据负面与正面内容,再向更根本、本质、源头方向,提炼导致现象的根本共性,明确一个或若干个还原点。

根本共性是中性的,能够包含负面和正面的二元内容,比如“比较”,包含了“自卑”“自信”二元,更趋向根本的共性。找到根本共性后,再次辨别所找的根本共性是否还有负面或正面二元特征,如果还有,继续通过负面、正面、根本共性三步骤反复寻找,直到自己满意,内心确认通畅为止。单列总结、一句总结与九行金句可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填写。

还原模型中的标题流水和找根本共性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加列数,一张表灵活多用。

表4-4 急迫问题还原表

提示:

第一,当遇到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可跳过人群问题需求急迫调研,直接走步骤二。

第二,从现象朝根本方向提取共性的方法很多,可灵活选用恰当的创新方法进行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