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erriam-Webster在线词典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针对物理刺激(如热、光、声音、压力、磁或者一个特定的动作),作出反应并发送一个响应脉冲(通过测量或对控制进行操作得到)的器件”。传感器实际属于转换器的一种,它将输入“引导(拉丁语:trans ducere)”到输出,所得到的输出脉冲被称之为“传感值”或“测量值”,被传送到显示器件或记录装置上。在大部分工业应用中,传感值为电压,通过集成到电脑中的数据采集系统(DAQ)进行记录。一个时间序列的测量值通常称之为“信号”。
电压记录装置的主要特征参数为其能记录电压的范围和分辨率。0~10V的记录装置只能记录大于等于0V且小于等于10V的电压信号。分辨率则取决于DAQ中所使用的模拟-数字(AD)转换器。例如,一个商用DAQ夹具有12位的AD转换器,则在测量范围内,共有212个数位可供使用,如果选用测量范围为10V的采集卡,则相应的分辨率为10V/212=2.44mV;对于16位的采集卡,相应的分辨率为0.153mV。
记录装置的精度(重复性)是指其重复产生一个测量信号的能力。记录信号的精度通常会受到来自各种不同源头的噪声的干扰。在噪声信号干扰下,记录信号会在一个长期平均值周围随机变动。准确度则与精度不同,记录装置的准确度是指测量信号在长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值与正确值(真值)保持接近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工程人员会采取校正措施对记录装置的准确度进行提高或优化。首先,对信号测量装置输入一个已知的标准信号;然后,检测输出信号,即测量值,采用一个校正因子将信号校正至标准值。一个未经校正的记录装置,它的准确度可能不高,但其精度却可以很高。同样的,一个记录装置也可能有很高的准确度和比较低的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量的测量值(一个大的样本尺寸)来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范围。
监测是指对来自某一过程(如生产过程)的信号或数值进行重复传感和记录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监测行为与控制行为配套使用。生产管理人员不时对监测信号进行分析,然后决定(该行为即为控制行为)让生产过程继续实施或者中断以便对过程进行调整。基本的监测方法有两种:抽样和筛选。抽样方法是指不对所有样品进行监测,只选用部分样品进行分析。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每一批都包含一定量的产品,因此,抽样方法只能对每一批中一部分产品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经济、高效,且能保证产品具有理想的质量水平。与此相反,筛选方法则对所有样品进行监测,以保证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才能送到客户手中。为提高抽样或筛选监测方法的效率,人们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纳了一些统计方法[1]。(www.xing528.com)
控制方法是监测方法与预判性控制动作的结合,再结合统计方法就演变成统计过程控制方法(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这种方法如果能运用得当会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方法可分为两次运转对比控制和实时控制,前者一般根据上一批次产品质量来确定下一批次生产控制方法,后者则是工业中常用的在线测量控制方法。
一个非常基本的控制方法是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监测公司的银行账户。例如,某一客户因生气而停止付款,导致银行账户中利润下降到某一预定值时,就需要对监测行动进行检查。这种情况下,一个正确的控制行动就必须解决该问题,以确保客户重新正常支付账单。更先进的控制方法会使用具有上限、下限和移动平均线的控制图表[2]来描述目前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安排等,还会采用一些纠正措施来保证生产正常实施。另外,一些实时控制方法,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可对机器人手臂进行温度和运动轨迹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也可用来进行实时控制[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