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技巧详解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技巧详解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相切:相邻两基本形体的表面间成相切过渡时,在相切处因无分界线,故不应该画线,如图8-5所示。在画三视图时,要依据形体分析得出的结论,注意以不同方式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组合体在作图上的差异,按正确的步骤画图。如图8-8、图8-8中,支撑板与筋板及两者与空心圆柱体图形连接处的画法。图8-9 画切割型组合体三视图的步骤在画底稿时,需辅以对切平面及切断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和投影特性的分析来帮助画图。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技巧详解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一、进行恰当的形体分析

画组合体的视图之前,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首先要对所绘组合体做宏观的观察和分析,弄清以哪种类型进行研究和处理较好。然后依类型进行分析,对于堆叠型,则进一步弄清各基本几何体的形状、相对位置和表面过渡形式。对于切割型则分析其原始形状、切割过程与方式。对于混合型,要本着先堆叠再切割的次序,弄清各基本形体是由哪种基本几何体切割而来,各基本形体间的相对位置与表面过渡形式,以及组合后所进行的公共切割,从而进一步认清组合体的组成特点和投影规律,为三视图的绘制做好准备。

必须指出,由于形体分析法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分析手段,而形成方式和分类也是围绕此目的的。与实体的客观、真实、唯一相比,“分析”、“归类”、“分解”的主观和假想色彩就很明显。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堆叠”与“切割”并无严格的界限,同一组合体往往既能按“堆叠”方式进行分析,也可按“切割”方式进行分析。在此情况下,用什么方式分析,就应依据具体情况,以采用那种便于作图和易于分析理解及标注尺寸的分析为准。如图8-4所示的组合体,既可将其分析为由原始四棱柱经切割后形成,也可分析为由三个(①、②、③)基本几何体堆叠而成,还可认为是由基本形体Ⅰ和基本几何体Ⅱ组合而成。显然,后一种分析既简洁明了,又便于画图和标注尺寸。

图8-4 对形成方式的研究

二、选择主视图

通常依据以下三个原则选择主视图。

1.位置原则:按使组合体保持稳定的自然位置放置。

2.形状特征原则:按能使主视图尽可能多地反映形体特征(尤其是主要形状和位置特征)的方向作为投影方向。

3.兼顾原则:所选位置和方向应使各视图中不可见的部分最少。

三、堆叠形成方式中表面过渡形式及其作图要点

1.光滑过渡

1)平齐:相邻两基本形体的表面平齐(即共面)时,中间不应画分界线,如图8-5(a)所示。

2)相切:相邻两基本形体的表面间成相切过渡时,在相切处因无分界线,故不应该画线,如图8-5(b)所示。

2.不光滑过渡

1)不平齐:相邻两基本形体的表面间以平面来过渡,此时,必须画出过渡平面的积聚性投影(即“分界线”),如图8-5(c)所示。

2)相交:相邻两基本形体的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的投影(即“分界线”),如图8-5(d)所示。

图8-5形体间的表面过渡形式及画法

四、遵循正确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正确的画图方法和步骤不仅有利于提高画图速度,更有利于保证绘图的质量。在画三视图时,要依据形体分析得出的结论,注意以不同方式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组合体在作图上的差异,按正确的步骤画图。同时应弄清主次,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对每一部分都要先画反映其形状特征的投影,后画其它投影。要养成按投影关系将三个视图配合起来画的良好习惯。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1.堆叠型与综合型组合体的视图画法(www.xing528.com)

对于综合型组合体,虽然其各个基本形体都可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经切割而成,但是就各基本形体间而言,仍是以堆叠的方式组合的。所以,在画图方法、步骤上仍类同于堆叠型。实际上,在读图方法及尺寸标注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

下面以图8-6所示轴承座为例,说明画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形体分析

如图8-6(b)所示,轴承座可视为由底板Ⅰ、支撑板Ⅱ、筋板Ⅲ、空心圆柱体Ⅳ和凸台V共5个部分组成。支撑板、筋板与底板间相互以叠加形式组合,且具有公共的左、右对称面,而支撑板与底板后表面平齐;空心圆柱体与支撑板、筋板、凸台以堆积形式组合并位于形体的左、右对称面上,而空心圆柱体与筋板及凸台表面间均以相交形式过渡,与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面则以相切形式过渡。5个组成部分均可看做是由相应的原始几何体经切割形成。

图8-6 轴承座及其形体分析

(2)视图选择

首先将轴承座按自然位置(即工作位置)放好,在保证其主要平面和轴线对投影面垂直或平行的前提下,可有如图8-7所示的4个主视图投影方向。对A、B、C、D四个方向的投影情况进行比较后可知,以B向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较好。E、C即为俯、左视图方向。

(3)选比例定图幅,进行图面布局设计。

图8-7 主视图的方向

(4)画底稿图,其步骤如图8-8所示。要领如下:

确定各视图的位置,是以画主要中心线或定位线来实现。

依据正确的相对位置,按由主到次、从外到内,由特征投影到其它两投影的次序作图。

特别注意点:一是从画第二个基本形体开始,就得注意它与前一个的表面过渡形式的正确图示。如图8-8(d)、图8-8(e)中的相切(交)、平齐。二是要注意相邻两形体的图形组合时,其相互的接触面要融为一体,即接触(或连接)部位的内部不再存在接触面这一分界轮廓。如图8-8(d)、图8-8(e)中,支撑板与筋板及两者与空心圆柱体图形连接处的画法。

(5)检查,描深

画完底稿并检查无误后,按国标规定的线型标准进行加深,如图8-8(f)所示。

图8-8 轴承座的作图过程

2.切割型组合体的画法与步骤

此类形体与前述类型相比,在所用的分析方法和宏观的作图步骤上,与前者基本相同。下面只就其具体的差异作一分析,以图8-9所示切割型组合体的作图为例。

在形体分析上,要点是先合理假定一原始形体(本例中假定为四棱柱),再分析原始形体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地切割成现在的实体形状的(本例中形成过程分析如图8-8(a)所示)。同时,弄清每一个切平面相对于形体和投影面的位置,以及切断面对投影面的位置和形状情况。

图8-9 画切割型组合体三视图的步骤

在画底稿时,需辅以对切平面及切断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和投影特性的分析来帮助画图。在步骤上,则先画原始形体的三视图,再按切割次序及严格的“三等”对应,一次一次地切,一步一步地画。具体情况如图8-9所示,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