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点垂直线的直线投影

同点垂直线的直线投影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垂直线。用直角三角形法可求出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前两种称为同面直线,后一种称为异面直线,下面分析其投影特性。由于k、k′、k″是同一点K的三面投影,它们之间应符合点的投影规律。AB、CD两交叉直线,它们的水平投影相交,正面投影平行。也有的两交叉直线的各组同面投影均相

同点垂直线的直线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一般还是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直线的投影时,一般先画出两个端点的三面投影,然后分别将两点的同面投影连成直线,如图2-14所示。

图2-14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

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直线有三种位置: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垂直线。后两种直线统称为特殊位置直线。

1.一般位置直线。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直线对H、V面和W面倾角分别用α、β和γ表示。

由图2-14(c)可知,ab=ABcosa;a′b′=ABcosβ;a″b″=ABcosγ。

由此可见,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为:三个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且都小于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只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平行线。平行于H面的直线称为水平线;平行于V面的直线称为正平线;平行于W面的直线称为侧平线。

图2-15所示为正平线AB的三面投影。由于AB∥V,即AB线上所有点的Y坐标相同,从图2-15(b)可以看出,正平线的投影特点为:

图2-15 正平线投影

(1)正面投影a′b′AB,且a′b′与OX、OZ轴夹角反映直线对H面和W面的倾角α、γ

(2)水平投影ab∥OX轴,小于实长。

(3)侧面投影a″b″∥OZ轴,小于实长。

同样,水平线和侧平线也有类似特性,见表2-1。

表2-1 投影面平行线

总之,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为:

(1)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且其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直线与相应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2)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小于实长。

3.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垂直线。垂直于H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垂直于V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垂直于W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

图2-16所示正垂线AB的三面投影。由于直线AB垂直于V面,也就同时平行于H面和W面,因而线上各点X和Z坐标相同。因此,从图2-16所示中可看出,正垂线的投影特点为:

(1)正面投影a′b′积聚为一点;

(2)水平投影ab⊥OX轴,且反映实长;

(3)侧面投影a″b″⊥OZ轴,也反映实长。

图2-16 正垂线的投影

同样,铅垂线和侧垂线也有类似的投影特性,见表2-2。

总之,投影面的垂直线的投影特性为:

(1)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2)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实长

表2-2 投影面垂直线

二、线段的实长及倾角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均不反映线段的实长,也不反映线段对各投影的倾角。用直角三角形法可求出线段的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

图2-17(a)所示的AB为一般位置直线。ab、a′b′都小于直线AB,过A点作AB0∥ab交Bb于B0,则在直角三角形ABB0中,AB0=ab,BB0=ZB-ZA,即等于a′、b′到OX轴的距离差,∠BAB0=α(即直线AB对H面的倾角α),AB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可见,已知线段的两面投影,就可以求出线段的实长及其倾角,此种方法称为直角三角形法,作图如图2-17(b)、(c)所示。

图2-17 直角三角形法求线段实长的作图方法

例4:求线段CD的实长及β角,如图2-18所示。

解:作图步骤

(1) 过d′作d′D0⊥c′d′,使d′D0=YD-YC

(2)连接c′D0,则c′D0=CD,∠D0c′d′=β,如图2-18(b)所示。也可用图2-18(c)作图

图2-18 求线段的实长及β角作图

三、直线上的点(www.xing528.com)

1.点在直线上的投影规律: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投影必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反之也成立。

如图2-19所示,点K在直线AB上,则点K的投影k、k′、k″分别在ab、a′b′、a″b″上,而且k、k′、k″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2.点在直线上,则点将该直线及其投影分割成相同的比例,即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同面投影长度之比。

如图2-19所示,AK∶KB=ak∶kb=a′k′∶k′b′=a″k″∶k″b″。

图2-19 直线上点的投影

例5:在直线AB上取一点K,使AK∶KB=1∶2,求分点K 的投影,如图2-20所示。

解:点K在直线AB上,则有AK∶KB=ak∶kb=a″k″∶k″b″=1∶2,作图步骤为:

(1)过a′任作一斜线a′B1,取任意单位,在该线段上取a′K1∶K1B1=1∶2,连接b′B1,再过K1作k′K1∥b′B1,交a′b′于k′;

(2)过k′作OX轴的垂线交ab于k,则k、k′为K的投影。

例6:判断点K是否在直线AB上,如图2-21(a)所示。

分析:由于直线AB处于特殊位置(为侧平线),所以需要通过作图做出判断。其解法有两种:

解法1:做出W面投影,观察k″是否在a″b″上。从图2-21(b)所示,可看出k″不在ab″上,所以K不在直线AB上。

图2-20 直线上取点

解法2:作图步骤

(1)在H面上过a任作一斜线,使a K1=a′K1;K1B1=k′b′。

(2)连接kK1、bB1,因kK1与bB1不平行,故k不在直线AB上,如图2-21(c)所示。

图2-21 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

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交叉三种情况。前两种称为同面直线,后一种称为异面直线,下面分析其投影特性。

1.两条平行直线。空间两直线平行,其同面投影平行,如图2-22所示。图中有直线AB∥CD,则有ab∥cd,a′b′∥∥c′d′,a″b″∥c″d″。

图2-22 平行两直线投影特性

2.两条相交直线。空间两直线相交,其同面投影一定相交,且各同面投影的交点一定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如图2-23所示。AB、CD直线交于K,则水平投影k为ab与cd的交点,正面投影K′是a′b′与c′d′的交点,同时,侧面投影k″是a″b″与c″d″的交点。由于k、k′、k″是同一点K的三面投影,它们之间应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图2-23 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

3.两条交叉直线。空间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上,既不符合两直线平行,又称为两条交叉直线。在投影图不符合两直线相交投影特性,如图2-24所示。AB、CD两交叉直线,它们的水平投影相交,正面投影平行。也有的两交叉直线的各组同面投影均相交,但交点决不会满足点的投影规律。这种交点实际上是重影点的投影,如图2-24所示。ab、cd的交点是对H面的重影点Ⅰ、Ⅱ的水平投影,Ⅰ在直线AB上,Ⅱ在直线CD上,从正面投影可看出:Z>Z,故1可见而(2)不可见。

图2-24 交叉两直线的投影特性

五、直角投影定理

空间垂直相交两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于某投影面,则此两直线在该投影面的投影仍然互相垂直。这是在投影图上解决有关垂直问题和距离问题的作图依据。

如图2-25所示,两条相交直线AB⊥BC,BC∥H面,AB倾斜于H面。由BC⊥AB、BC⊥Bb,所以BC垂直平行面ABba;由于BC∥bc,所以bc垂直平面ABba,因此,bc⊥ab,即∠abc=90°。

图2-25 直角投影定理

反之,若两条相交直线在某投影面上投影互相垂直,且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则两条直线在空间一定互相垂直。

例7:如图2-26(a)所示,已知BC∥V面和A点的两面投影,求A点到直线BC的距离。

分析:过点A作AK__BC,AK的实长即为A到直线BC的距离,由于BC∥V面,据直角投影定理可知,它们的正面投影a′k′⊥b′c′,做出垂足K的水平投影,再用直角三角形法求AK实长。

解:

作图步骤

(1)过a′作a′k′⊥b′c′,得交点k′,再由k′求k,连ak,得AK的两面投影;

(2)利用直角三角形法求AK的实长,如图2-26(b)所示。

图2-26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