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鹰山山体滑坡: 原因分析与应对方案

道鹰山山体滑坡: 原因分析与应对方案

更新时间:2025-01-1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崩塌体方量约3万m3,山体崩塌后,其两侧受牵引,后缘山体及崩塌体北西部出现数条延伸较长的拉张裂缝,使山坡形成一个总方量约21万m3 的 “正在发展的滑坡体”。

该滑坡体的发展和形成是由于山体坡脚超自然开挖使之失去支撑,而发生土层均质崩塌。当时的崩塌体方量约3万m3,山体崩塌后,其两侧受牵引,后缘山体及崩塌体北西部出现数条延伸较长的拉张裂缝,使山坡形成一个总方量约21万m3 的 “正在发展的滑坡体”。

2.1.1 工程地质概况

“正在发展的滑坡体”除在山脊一带基岩出露外,其余地表均为第四系全新统黏土夹碎石覆盖层。

(1)地层岩性:“正在发展的滑坡体”区地层岩性自老至新有:寒武系下统荷塘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泥岩,硅质、炭质泥岩互层,层面结合紧密,地表出露的岩石以强—弱风化状为主。地层产状因受断层影响,变化较大,基本上为顺坡,倾角3°~60°;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以棕黄色黏土为主,夹碎石,松散,稍湿,最大厚度大于20m。

(2)地质构造:正在发展的滑坡体区大多为松散的残—坡积层覆盖,在滑坡体右侧邮电所后边坡上有小断层发育,其产状为NE10°,倾角60°,断层带宽20~30cm,碎石和泥质充填,胶结差。由于断层的影响,两侧地层产状变化较大。(www.xing528.com)

主要节理有:基本上以反坡向为主,倾角15°~60°,面平直、以新鲜为主,延伸长,邮电所后呈台阶状边坡主要由该组节理和层面组成。

2.1.2 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正在发展的滑坡区基岩岩性为古生代寒武系下统的薄层硅质泥岩、硅质炭质泥岩和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由于寒武系老地层多次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虽然大多为抗风化力较强的硅质和炭质类岩石,但岩体普遍较为破碎,整体性较差,且岩层倾向大多顺坡,倾角在滑坡区为3°~50°,稳定性很差。但在邮电所后附近节理的倾角都在60°以上,有一组为反坡节理,而且为镶嵌结构,结构面能相互咬合,因此认为:在高程135m以下边坡基本稳定;虹都大厦后排水沟至五金厂厂区中部一带边坡产生崩塌,是后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工取土的不合理,边坡坡脚被掏空,超过表部松散体的天然稳定坡角,破坏后的地形地貌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组成边坡的表部松散体首先崩塌;由于崩塌过程中的牵引作用,又使其崩塌周围的岩体受牵引 (表部松散层和下伏基岩),边坡变形时产生连锁反应,在滑动体内部局部变形,使滑动体两侧和后山坡变形,出现连续的拉张裂缝,形成新的临空面,周围岩体失去支撑保护,孕育新的边坡变形,所以最终发育成现在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 “正在发展的滑坡体”。由此可见,本滑坡体的形成原因和破坏形式主要为人类及不合理的活动形式使边坡超自然状态而产生崩塌。滑坡体组成物分类和滑坡类型应为:黏性土及破碎岩石;滑坡体的破坏形式为:坐落、土滑;滑坡特征:无明显的含水层,滑床一般难以断定,但受原崩塌影响,其规模较大。因此,“正在发展的滑坡体”因其地形地貌形态及所处在的地理位置,正是人口稠密区的镇所在地,为了清除隐患,安定人心,保证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较为彻底的处理。主要分两期实施,一期以排险、治理相结合,首先清理不稳定斜坡上的残坡积层和还可能失稳的岩体,第二期对处理后已稳定的边坡设置浆砌块石挡墙、四周排水,斜坡采用植被网或其他形式进行绿化等。

目前该滑坡体一期排险处理已结束,“正在发展的滑坡体”变形、移位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完全处于稳定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