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州市城市用水安全问题深度剖析

湖州市城市用水安全问题深度剖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环保部门调查,迄今已有10余处污水管道直接排入市河或环城河中,给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湖州市区现有净水厂25座,其中中心城市6座,除城西、城北两座水厂规模较大,工艺较先进外,其他水厂的规模都较小,净水设备也较陈旧,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的日常用水需求。

湖州市城市用水安全问题深度剖析

1.2.1 河网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

随着湖州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等所产生的大量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中,再加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自然净化能力难以适应大幅度增长的废污水实际排放,导致河网水环境质量整体下降,水体污染严重,河网水质超标,湖库富营养化严重。特别是德清京杭运河附近河网水体大部分为Ⅳ、Ⅴ类,甚至劣于Ⅴ类,水质型缺水严重。水污染造成的社会环境问题近年来越发显著,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由于水污染治理的相对滞后,地表水质恶化,水资源已不能充分发挥其正常功能,2004年湖州市总评价河长的57.4%地表水水质低于Ⅲ类,特别是京杭运河地表水污染较严重,89.1%地表水水质低于Ⅲ类,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威胁居民健康。由于地表水普遍受污染,直接威胁居民健康。2004年湖州市自来水供水水源总供水量12706万m3,其中合格供水量为9944万m3,占78.3%。较大的水源地水质基本能合格,但河网区小型水厂水源地的水质难以得到保障,水源地水质恶化,直接威胁居民健康。

(3)水体水生态环境退化。地表水环境恶化直接破坏原有水生生物链,致使水生态环境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下降,水生植物受破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20世纪70年代河沟、池塘到处可见的野生鱼虾蟹目前踪迹难觅,部分河段水质黑臭,致使水生动物基本绝迹。

(4)制约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制约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区域农业生产用劣于Ⅴ类的污水进行灌溉,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部分工矿企业生产不得不用劣于Ⅳ类的污水,采用水质净化处理,成倍的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利润

1.2.2 水厂取水口水源地污染日趋严重

由于市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狭窄,流速缓慢,河水滞流和太湖倒流时间已占2/3以上,加上无直接排海口,污水循环流动,各种污染源互相叠加,造成水源地污染日益严重。根据湖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4年9月份对市区11个主要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城西、南浔、埭溪、含山4个水厂为Ⅳ类,主要超标因子各为粪大肠菌群、总磷、溶解氧氟化物超Ⅲ类;织里水厂为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超Ⅳ类;城北、菱湖、双林、和孚、练市、善琏6个水厂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总磷超Ⅴ类。(www.xing528.com)

另外,取水口水源地与污水排放地处于同一河流,严重影响供水安全。如市中心城区的城西、城北两座自来水厂之间有凤凰污水处理厂,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与饮用水源处于同一河段中,加之此河段又是航运的主航道,严重影响取水口水质。据环保部门调查,迄今已有10余处污水管道直接排入市河或环城河中,给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因水源污染问题,至今已有孝丰、递铺、梅溪、新市、城关、织里、双林、菱湖、南浔等10个水厂取水口搬家,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市民带来生活困难。

1.2.3 供水单位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

(1)水厂规模较小,效益不高。湖州市区现有净水厂25座,其中中心城市6座,除城西、城北两座水厂规模较大,工艺较先进外,其他水厂的规模都较小,净水设备也较陈旧,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的日常用水需求。这些水厂分布零散,规模小,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净水成本较高。

(2)管网建设不健全,影响供水。因管道陈旧,缺少资金加快改造。湖州市除老城区输配水管网较为完善外,多数地方仍显薄弱,局部地块供水水压、供水水质等得不到有效保证,对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水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湖州老城区的供水事业由湖州市给水排水总公司管理,而其他各建制镇则由当地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工作方法、管理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的高效工作机制,对于跨行政的供水事务缺乏相关协作制度和工作经验。供水管网的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仅市区就有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开发区管委会、环渚工业园区等分块管理,由中兴公司建的仁皇山新区至今无明确管辖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