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兴建了大量的小水电站,不少技术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小水电的管理仍亟待加强。
(1)年利用小时数偏低。由于大多数电站是径流式的,造成保证出力偏低。1980年全国小水电站的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只有1714h,1983年为2439h,1988年为2820h,1996年电站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增长到了3387h,以后每年虽有些变化,但幅度不大。
(2)输配电损耗较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水电供电区地方电网的平均线损大约为15%或更高。四川省1986年的平均线损为13.3%,而1980年曾为18%。通常造成线损过高的原因是由于不合适的输配电网络、变压器的无功损失。现正在采用各种措施,以降低过高的线损。表8-1为全国小水电供电区地方电网平均线损率。由表可见,尽管近年来国家投巨资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平均线损率的下降还是不很明显,影响到小水电供电区地方电网的经济收益。
(3)设备质量不高。中国许多的小水电设备都运行了30年以上,已达到了设计寿命。目前小水电设备制造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用寿命也令人满意,但仍有许多缺点,例如:效率低,通常比西方国家同类产品低1%~3%;一些部件的质量差,如一些小厂生产的齿轮箱噪声大、工作寿命短,转桨式水轮机的叶片水封漏油,水轮发电机噪声大,抗空化、侵蚀能力差,可靠性低等。
表8-1 中国小水电供电区地方电网平均网损率 单位:%
(4)自动化水平低,电站运行人员多。在过去20~30年里,自动化技术对中国的小水电行业来说是一个弱项。劳动力价格低廉及就业压力大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一般小水电站都有数十名工作人员,电站人员过多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增加了电站的运行费用。由于农村就业机会少,人员过剩问题还难以解决。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小水电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新产品,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人们不愿长期呆在边远山区的小水电站里,小水电自动化在今后将会得到发展,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www.xing528.com)
(5)电价过低及建设、运行管理费用上涨过快。小水电的另一个问题是经济效益尚不够理想,过去一直强调小水电的社会效益,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比较严格的小水电项目经济和财务评价规程。由于不合理的电价和建设费用的上涨,有些省份小水电发展缓慢,随着电价的提高及大小电网的关系得到调整,上述情况会有所改善。
(6)过时的技术和设备期待更新改造。中国的小水电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安装了10余万台水轮机,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由于早年产品制造质量低劣,或是由于没有调速及调压装置,或是由于水文数据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发电出力不足。此外,由于当时地方设计单位能力偏低,一些设备不能在最优的运行水头范围内运行,需要通过更换转轮及励磁系统来提高这些电站的效率,以充分利用资源。这些设备需要进行逐年改造和报废。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小水电的效益。1995~2004年的10年间,小水电的年平均投资增加了6.5%,但装机容量只增加了5.2%,资产利润率反而有所下降(表8-2)。另外,小水电从业人员过多也是一个问题,2004年县级小水电和地方电网建设、运行和维护从业人员超过65.9万,相当于每个人兴建了5.3kW小水电或运行维护了52.6kW小水电,生产了146.6MW·h电能。这还不包括几乎是同样数量的乡、村一级的人员,加起来有百万人之多。此外,尽管电价增长很快,但销售成本增加也很快,因此利润和固定资产的比值及人均利润是比较低的,2004年这两个数值分别只有3.19%和12989元/人,这种状况也影响了小水电的发展。
表8-2 中国小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这方面最近的情况要好一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方电网内综合电价的增加,小水电的建设成本增加不多,而且由于技术进步,如自动化技术发展降低了运行成本等,降低了运行费用,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人均创利税比10年前增加了几乎1倍。但由于大电网的垄断,使得不少地方的上网电价甚至要低于小水电的发电成本价,造成资产利润率始终不高。如果低效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对小水电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优胜劣汰,只有那些管理水平高的小水电站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