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实例研究:一个山区县的经验分享

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实例研究:一个山区县的经验分享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电气化试点前状况新昌县位于浙江东部、曹峨江上游,总面积1200km2,是一个“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惟有立足开发小水电,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现农村电气化。3.农村电气化建设政策与措施①坚持“以电养电”政策。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广泛筹集资金,解决电气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将县电力公司和长诏水库的业务统一归口由县水电局领导,形成一种建管统一,发供用电统一的管理体制。

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实例研究:一个山区县的经验分享

1.电气化试点前状况

新昌县位于浙江东部、曹峨江上游,总面积1200km2,是一个“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该县燃料一直比较紧张,缺煤少柴。当时缺柴3个月以上的有4.95万户,缺柴3个月以下的有1.32万户,两者占总户数的57%。但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有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3条水系,可开发装机61.5MW。1982年底,全县已建成小水电215座,总装机27.8MW,只能发电5570万kW·h,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惟有立足开发小水电,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现农村电气化。

2.电气化规划

电源上,择优新建与配套完善新昌江上的长诏水库,黄泽江上的巧英水库和澄潭江上的门溪水库“三个龙头”的梯级开发,规划兴建水电站装机13~15MW,做到综合开发、一水多用,以发挥梯级小水电站群的作用。在电网建设上,针对电网乱、线路乱、调度乱的“三乱”现象,新建与完善地区间35kV变电所,改变过去电压等级低、有电送不出去、用电送不进来的被动局面。解决供电线路乱、半径大(10kV45km)、线损大(1981年为15.28%)、二线一地多(600多km)的问题,重点进行改造,形成发供用电统一管理、自主运行的县电网,改变过去“大电网停一线,全县全停电”的被动状态。在用电水平上,与该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相适应,要求使全县村村通电,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农村电气化建设政策与措施

①坚持“以电养电”政策。将每年150余万元的电力企业利润不列入地方财政,专门用于发展小水电。②坚持集资办电政策。根据电气化规划,共需资金6000多万元,这对当时的山区穷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广泛筹集资金,解决电气化建设的需要。③坚持小水电电价政策,调动群众办电积极性。④坚持“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凡集资入股办的电,不搞平调,不搞权力股份,一律执行谁投资,谁所有,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试点前该县一直处在一家办电、多家管电,发、供、用电各管各的状况:县水电局属农委系统,管建不管供和用;县电力公司属经委系统,管供不管建;发电能力最大的长诏骨干电站由水库管理局直接管理。因此,全县存在建管不统一,发供用电各行其事,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造成丰水期大家抢发有功电量,使县电网无功电量严重不足,供电质量差;丰水季节送大电网电量越多,县电力公司赔钱越多,并导致变电所主变超载、拉闸停电等,影响小水电经济效益。为此,将县电力公司和长诏水库的业务统一归口由县水电局领导,形成一种建管统一,发供用电统一的管理体制。(www.xing528.com)

4.实现规划的工程措施

针对当时小水电存在着“径流电站多、调蓄电站少,丰水余电、枯水缺电”的不足,坚持择优开发的原则,全县新增电源13MW,基本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同时,还加强了地方电网建设,形成了一个以小水电为主的发、供、用电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自主运行的县电网,掌握安全供电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从而改变了过去电压低、线路乱、停电多、供电质量差的落后状况。

此外,还着重解决了丰水期小水电富余电能的利用。改变过去弃水、限发的消极办法,将多余的电能以电代柴、以电代煤应用到制茶、冶炼、栲胶、烘干、做饭等方面。茶叶是该县的拳头产品。当时,茶叶出售提供财政收入占了全县财政收入的30%左右。但当时茶叶生产越多,山林破坏越严重,两者矛盾越来越大。电气化县建设以来,该县利用小水电季节性电能进行电热制茶,在试点初期推广电炉灶1700多只,炒干茶5万余担,可节省木柴5万多担(相当于3000m3木材)或节煤1500t。由电炉灶代替了“柴老虎”,保护了山林,提高了小水电的经济效益。

5.试点效果

发展小水电、建设电气化是振兴山区、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强国富民的有效途径。由于过去缺乏电力,县内出产的名优特产无法加工成成品,处于单纯卖原料的境地;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原料运不出去,财富变成废品;更有偏僻的山村,不要说办厂兴业,就是群众日常生活照明也是用“煤油灯”或“松枝灯”,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水电的发展为乡镇企业开发本地资源、就地发展新兴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电气化建设带来了“处处马达响、家家电灯亮”的农村新景象,当时全县有5万多个农业劳动力,成为从事商品经济的新型工人,农民开始脱贫致富,并缩小了城乡差别,使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富裕村。

今天该县已有小水电装机47750kW,年发电量达14770万kW·h,这种被当地群众称为“不愁原料,不愁销路,不愁货款,不愁关闭”的小水电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