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熔化带层焦厚度的确定与底焦高度的估算方法

熔化带层焦厚度的确定与底焦高度的估算方法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熔化带有一下落范围,确定层焦厚度时往往依此定为160~180mm。图12-123 一般冲天炉结构示意图燃烧用空气由专用风机鼓入风箱,再经各排风口进入炉内与底焦燃烧。表12-41 风口斜度及每排风口数风口排距相当于每排风口送入的氧在底焦中的消耗高度,约等于3~5倍焦炭块度的高度。合理的底焦高度是保证铁液过热和减少氧化的必要条件,底焦高度过高,会增加还原反应引起的焦耗。底焦估算高度按式计算。

熔化带层焦厚度的确定与底焦高度的估算方法

1.冲天炉熔炼过程

冲天炉是熔炼铸铁的主要设备,其工作特点是连续熔化,铁料与燃烧的焦炭直接接触,因而热效率高,一般可达40%~50%。

冲天炉多以焦炭为燃料,目前使用的炉型主要有大间距双层送风冲天炉、卡腰冲天炉、多排风口曲线炉膛冲天炉和中央送风冲天炉等,在缺焦炭地区也有使用燃油、燃煤粉或燃天然气的冲天炉。

图12-123所示为一般冲天炉结构示意图,由炉身、烟囱、前炉三部分组成。第一排风口以上至加料口下沿为炉子的有效高度,在有效高度范围内,下部装入底焦,底焦以上至加料口下沿为铁料与层焦组成的料柱,即炉料的预热段。预热段与底焦交界处为熔化带位置,铁料在此处熔化。熔化带有一下落范围,确定层焦厚度时往往依此定为160~180mm。

第一排风口中心以下至炉底的距离为炉缸深度。无前炉时,炉缸用于储存铁液;有前炉时,炉缸深度可缩小至使一排风口空气流不冲刷炉底铁液液面为限。

有效高度与炉缸组成炉身,加料口以上为烟囱。冲天炉设有独立的除尘系统时,烟囱可与除尘系统相连;无独立的除尘系统时,烟囱应穿出厂房最高天窗3m以上并在其顶部设灭火除尘器。

978-7-111-32297-9-Chapter12-206.jpg

图12-123 一般冲天炉结构示意图

燃烧用空气由专用风机鼓入风箱,再经各排风口进入炉内与底焦燃烧。燃烧生成的炉气向上流动,与下降的铁料进行逆流式热交换。经预热段后的铁料在底焦顶面熔为液滴,流经底焦时被过热到较高温度,然后通过炉缸、过桥流入前炉储存。消耗的底焦由料柱中的层焦随铁料的熔化补充到底焦内。

2.设计计算

(1)炉膛直径Dn(m)

978-7-111-32297-9-Chapter12-207.jpg

式中 G——炉子熔化率(t/h);

g——炉子熔化强度[t/(m2·h)],g=9~11t/(m2·h);

φ——熔化率富裕系数,φ=1.1~1.2。

(2)有效高度H1(m)增加炉子的有效高度,可提高铁料的预热效果,但有效高度过高,则进风阻力增加,且易出现搁料现象。一般取H1=(5~8)Dn,大炉子取较小值,小炉子取较大值。

(3)炉缸深度H2(m)

有前炉时 H2=0.2~0.3m

无前炉时978-7-111-32297-9-Chapter12-208.jpg

式中 A——炉膛截面面积(m2),A=0.785D2n

Gt——炉缸储存铁液量(t);

Gzh——相应的储渣量(t),Gzh=0.1Gt

ρtρzh——铁液及熔渣密度(t/m3),取ρt=7t/m3ρzh=2t/m3

(4)前炉有效炉膛深度h1(m)

978-7-111-32297-9-Chapter12-209.jpg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0.jpg

式中 Dq——前炉炉膛直径(m);

K1——前炉容量系数,K1=0.8~1.2;

b——最高铁液面至出渣口中心距离(m),b=0.05~0.1m;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5)出渣口中心至过桥下沿深度h2(m)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1.jpg

(6)风口比ε风口总面积与按平均炉径计算的炉膛截面面积之比称为风口比,按式(12-51)计算。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2.jpg

式中 Ln——送风强度(标态)[m3/(m2·min)],Ln=100~130m3/(m2·min);

v——风口风速(标态)(m/s)。

风口风速提高,气流穿透深度将增大,冷风冲天炉的风口风速按30~50m/s选取。由此,最小风口比应参照表12-40选取。

表12-40 最小风口比推荐数据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3.jpg

风口比减小,进风阻力增大,风口比越小,元素烧损则越大;风口比适当缩小,有利于提高铁液温度或节约焦炭。

(7)风口诸参数 增加风口排数能扩大底焦下部氧化区,缩小底焦上部还原区,减少还原区热损失。排数过多,过分加速底焦烧损,底焦高度不稳定,送风分散,高温区不集中,难以获得稳定的高温铁液。

水平风口,空气流冲击焦炭块,折向炉壁的机会较多,风口冷却区扩大;风口上斜,冷空气与铁滴相迎,加剧铁液氧化;风口下斜10°~15°,风口冷却区可基本消失。(www.xing528.com)

风口排数及排距随不同炉型而异,一般冲天炉的风口斜度及每排风口数参照表12-41选用。

表12-41 风口斜度及每排风口数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4.jpg

风口排距相当于每排风口送入的氧在底焦中的消耗高度,约等于3~5倍焦炭块度的高度。

(8)风箱内风压p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5.jpg

式中 p——风箱内风压(Pa);

ξ1——系数,对于特大炉料,ξ1=40;大炉料,ξ1=45;中等炉料,ξ1=50;小炉料,ξ1=55;

H1——炉子有效高度(m);

ξ2——阻力系数:

风口比(%) ω= 3 4 5 6 7 8 9

阻力系数 ξ2= 146 87 65 52 43 36 32;

t——空气温度(℃);

ρ——气体密度(标态)(kg/m3);

v——炉膛内气体假定流速(标态)(m/s),978-7-111-32297-9-Chapter12-216.jpg

g——重力加速度(m/s2)。

选用风机压力时,应比上式计算值加大30%~50%。

(9)实际送风量 冲天炉的熔炼过程决定了其炉气成分必然带有一定的还原性质,即炉气成分中大致含有12%~20%的CO可燃气体,因此实际送入炉内的助燃空气量要少于理论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7.jpg

式中 Vk——实际送风量(标态)(m3/min);

G——炉子熔化率(kg/h);

4.45——碳燃烧为CO所需空气量(标态)(m3/kg);

K——总焦铁比(1∶8时,K=1/8);

η——燃烧比,η=CO2/(CO2+CO);

C——焦炭中固定碳含量(碳质量分数80%时,C=0.8)。

(10)出铁口及出渣口尺寸 铁液过桥截面尺寸:取高116mm,宽68mm,小炉子酌情减小。

出铁口直径dt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8.jpg

式中 dt——出铁口直径(cm);

978-7-111-32297-9-Chapter12-219.jpg——要求的出铁延续时间(s)。

dt采用下列数据(mm):

熔化率/(t/h) <5 5 10 ≥15

间断出铁时dt 25 30 35 40

连续出铁时dt 20 25 30 35

出渣口直径dzh=30~50mm,大炉子取较大数值。

(11)底焦高度H3(mm) 底焦高度是指第一排风口中心至底焦顶面的垂直距离,进行炉子设计时需要估算底焦高度以便合理地布置风口排数,特别是二次送风的位置。合理的底焦高度是保证铁液过热和减少氧化的必要条件,底焦高度过高,会增加还原反应引起的焦耗。初始底焦高度大,可以提高开炉初期的铁液温度,但增大了焦耗。合适的底焦高度以开风后7~9min内见铁滴为宜,实际的底焦高度要在操作中调整确定。

底焦估算高度按式(12-55)计算。

H3=12p+125 (12-55)

式中 p——风箱内风压(P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