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见表7-1。
表7-1 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1)自动回转刀架
自动回转刀架是数控车床上使用的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有四方刀架、六角刀架等多种形式,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有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指令进行换刀。回转刀架又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回转刀架的回转轴与机床主轴成垂直布置,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型数控车床多采用这种刀架。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切削抗力和减小刀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提高加工精度。回转刀架还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后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0.001~0.005 mm)。图7-24所示为螺旋升降式四方刀架,它的换刀过程如下。
(1)刀架抬起。当数控装置发出换刀指令后,电动机22正转,并经联轴套16、轴17,由滑键(或花键)带动蜗杆18、蜗轮2、轴1、轴套10转动。轴套10的外圆上有两处凸起,可在套筒9内孔中的螺旋槽内滑动,从而举起与套筒9相连的刀架8及上端齿盘6,使上端齿盘6与下端齿盘5分开,完成刀架抬起动作。
(2)刀架转位。刀架抬起后,轴套10仍在继续转动,同时带动刀架8转过90°、180°、270°和360°,并由微动开关19发出信号给数控装置。具体转过的度数由数控装置的控制信号确定,刀架上的刀具位置一般采用编码盘来确定。
(www.xing528.com)
图7-24 螺旋升降式四方刀架结构
1、17—轴;2—蜗轮;3—刀座;4—密封圈;5—下端齿盘;6—上端齿盘;7—压盖;8—刀架;9—套筒;10—轴套;11—垫圈;12—螺母;13—销;14—底盘;15—轴承;16—联轴套;18—蜗杆;19—微动开关;20—套筒;21—压缩弹簧;22—电动机
(3)刀架压紧。刀架转位后,由微动开关发出的信号使电动机22反转,销13使刀架8定位而不随轴套10回转,于是刀架8向下移动。上、下端面齿盘6、5合拢压紧。蜗杆18继续转动则产生轴向位移,压缩弹簧21,套筒20的外圆曲面,微动开关19使电动机22停止旋转,从而完成一次转位。
2)转塔头式换刀装置
一般数控机床常采用转塔头式换刀装置,如数控车床的转塔刀架,数控钻镗床的多轴转塔头等。转塔头上装有几个主轴头,在各个主轴头上,预先安装有各工序所需要的旋转刀具,加工过程中转塔头可自动转位实现自动换刀。当发出换刀指令时,各种主轴头依次转到加工位置,并接通主运动,使相应的主轴带动刀具旋转,而其他处于不同加工位置的主轴都与主运动脱开。主轴转塔头相当于一个转塔刀库,其换刀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省去了自动松夹、卸刀、装刀、夹紧以及刀具搬运等一系列复杂操作,缩短了换刀时间,仅为2 s左右,提高了换刀可靠性,由于受空间位置的限制,主轴数目不能太多,主轴部件结构不能设计得十分坚固,影响了主轴系统的刚度,它通常只适用于工序较少,精度要求不高的数控机床,如数控钻床、数控铣床等。如图7-25所示为卧式八轴转塔头。
图7-25 卧式八轴转塔头
1—主轴;2—端盖;3—螺母;4—套筒;5、6、15—齿轮;7、8—鼠齿盘;9、11—推力轴承;10—转塔刀架体;12—活塞;13—中心液压缸;14—操纵杆;16—顶杆;17—螺钉;18—轴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