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流泵叶轮造型方法及步骤详解

混流泵叶轮造型方法及步骤详解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64 轮缘、轮毂点和曲线工作面曲面混合在特征工具栏选取边界混合,在第一方向链收集器选取轮缘、轮毂两曲线,在第二方向链收集器选取叶片进口边、叶片出口边两曲线,如图2-165所示,在下面处一一选择各等值线作为控制线,如图2-166所示,单击进行预览,预览没有问题单击按钮。背面曲面混合按步骤~步骤方法对混流泵叶片背面进行打点、连线、边界曲面混合,结果如图2-167所示。原文件保存→→,完成轴流泵叶片的结构体造型。

混流泵叶轮造型方法及步骤详解

(1)新建叶片prt文件

启动Pro/E,单击【文件】→【设置工作目录】,选择三维造型存储目录。单击【文件】→【新建】,或者直接单击标题栏978-7-111-49673-1-Chapter02-341.jpg按钮,跳出的【新建】窗口如图2-156所示,在类型栏选择【零件】,在【名称】处输入需要保存文件名称如mix_imp,去掉勾选的【使用缺省模板】,单击【确定】按钮。在新文件选项窗口选择需要的模板,如图2-157所示,一般选择mmns_part_solid,单击【确定】按钮。

(2)创建旋转轴

单击特征工具栏978-7-111-49673-1-Chapter02-342.jpg【轴】按钮,弹出【基准轴】对话框,在工作区域选取两平面RIGHT平面、TOP平面,单击【确定】按钮。

978-7-111-49673-1-Chapter02-343.jpg

图2-156 新建零件

978-7-111-49673-1-Chapter02-344.jpg

图2-157 设置单位

(3)柱坐标点确定

为确定轴面图在柱坐标中的RθZ值,首先需要确定基准位置,如图2-158所示,然后根据坐标表,结合木模型尺寸,按等值线的方法打点。例如在图2-158中,与坐标(C,7)相对应的数是220.494,此为R值(可直接通过测量该点到轴线的距离获得);与横坐标C(包角截线)相对应的60°如图2-158右侧图所示,此为θ值。Z的确定如图2-158所示,先确定一基准线(本书选择0号截线为基准),根据纵坐标7截线找到图2-158中垂直线7,测出垂直线截线7到基准线的距离,即为Z=-105。所以与坐标(C,7)相对应的(RθZ)值为(220.494,60°,-105)。

978-7-111-49673-1-Chapter02-345.jpg

图2-158 坐标确定示意图

(4)创建点

单击特征工具栏的978-7-111-49673-1-Chapter02-346.jpg图标右侧小三角形,选择978-7-111-49673-1-Chapter02-347.jpg图标,弹出偏移坐标系基准点窗口【放置】标签,如图2-159所示,在【参照】处用鼠标点取工作空间的坐标系,如PRT_CSYS_DEF(坐标系),图2-160所示,在【类型】处选择圆柱,输入RθZ值,单击【确定】按钮。

(5)控制曲线生成

将木模型线数据按等值线的规律输入后,单击特征工具栏的样条曲线按钮978-7-111-49673-1-Chapter02-348.jpg,【通过点】→【完成】,在弹出的菜单管理器中选择【样条】→【单个点】→【添加点】,如图2-161所示,然后按点的输入顺序一一地选取工作空间的点,单个等值线上点连接完后单击【确定】→【完成】。结果如图2-162所示。

978-7-111-49673-1-Chapter02-349.jpg

图2-159 输入点设置

978-7-111-49673-1-Chapter02-350.jpg

图2-160 选取坐标系

978-7-111-49673-1-Chapter02-351.jpg

图2-161 曲线连接设置

978-7-111-49673-1-Chapter02-352.jpg

图2-162 完成曲线连接图

(6)工作面背面曲线生成

按步骤(4)、(5)打点输入,用样条曲线按等值线规律连接,把叶轮叶片工作面所有等值线连接起来,结果如图2-163所示。

978-7-111-49673-1-Chapter02-353.jpg

图2-163 按等值线连接曲线图

(7)进、出口边连接

按步骤(4)、(5)打点输入,用样条曲线连接轮缘、轮毂、叶片进口边、叶片出口边,结果如图2-164所示。

978-7-111-49673-1-Chapter02-354.jpg

图2-164 轮缘、轮毂点和曲线

(8)工作面曲面混合

在特征工具栏选取边界混合978-7-111-49673-1-Chapter02-355.jpg,在第一方向链收集器978-7-111-49673-1-Chapter02-356.jpg选取轮缘、轮毂两曲线,在第二方向链收集器978-7-111-49673-1-Chapter02-357.jpg选取叶片进口边、叶片出口边两曲线,如图2-165所示,在【选项】下面【影响曲线】处一一选择各等值线作为控制线,如图2-166所示,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58.jpg进行预览,预览没有问题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59.jpg按钮。

(9)背面曲面混合

按步骤(3)~步骤(8)方法对混流泵叶片背面进行打点、连线、边界曲面混合,结果如图2-167所示。

978-7-111-49673-1-Chapter02-360.jpg

图2-165 边界混合设置

978-7-111-49673-1-Chapter02-361.jpg

图2-166 边界混合预览图

978-7-111-49673-1-Chapter02-362.jpg

图2-167 叶片背面曲面混合图

(10)曲面延伸

选取工作面曲面轮缘边界线,【编辑】→【延伸】,选择978-7-111-49673-1-Chapter02-363.jpg【沿原始曲面延伸曲面】,输入延伸距离5mm,如图2-168所示,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64.jpg按钮,完成曲面延伸。按相同方式对工作面轮毂进行延伸,延伸距离设为8mm,如图2-169所示。以相同的方法对叶片背面曲面轮缘、轮毂分别进行延伸。

978-7-111-49673-1-Chapter02-365.jpg

图2-168 轮缘延伸示意图

978-7-111-49673-1-Chapter02-366.jpg

图2-169 轮毂延伸示意图

(11)曲面边界混合

在特征工具栏选取978-7-111-49673-1-Chapter02-367.jpg【边界混合】,在978-7-111-49673-1-Chapter02-368.jpg【第一方向链收集器】选取刚由延伸得到的工作面轮毂边、背面的轮毂边两条边,如图2-170所示,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69.jpg按钮,完成边界混合,按相同的方法对叶片轮缘、叶片进口边、叶片出口边都分别进行边界混合。

(12)曲面合并

在特征工具栏选取978-7-111-49673-1-Chapter02-370.jpg【合并】,同时选取叶片背面、叶片工作面、叶片轮毂面以及叶片轮缘面,如图2-171所示,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71.jpg按钮,完成两曲面合并。

978-7-111-49673-1-Chapter02-372.jpg

图2-170 轮毂混合示意图

978-7-111-49673-1-Chapter02-373.jpg

图2-171 曲面合并图

(13)叶片进、出口边倒圆角(www.xing528.com)

在特征工具栏选取978-7-111-49673-1-Chapter02-374.jpg【倒圆角】,选择978-7-111-49673-1-Chapter02-375.jpg【集】模式,同时选取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的进口边,如图2-172所示,输入倒圆角的值2,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76.jpg完成体的倒圆角。按相同的方法,对叶片出口边进行倒圆角。

(14)创建组

在工作界面左侧的模型树下,同时选取要归为一组的操作图标,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将生成体的关键部分放在一组,如图2-173所示。

978-7-111-49673-1-Chapter02-377.jpg

图2-172 倒圆角设置

978-7-111-49673-1-Chapter02-378.jpg

图2-173 模型树中创建组

(15)叶片阵列

单选模型树下生成的组,在特征工具栏选取978-7-111-49673-1-Chapter02-379.jpg【阵列】对叶片进行阵列,如图2-174所示,选择以【轴】为阵列中心,选取步骤(2)生成的轴,由于本模型有4个叶片,故输入阵列数为4,阵列角度为90°,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80.jpg按钮完成阵列,结果如图2-175所示。

978-7-111-49673-1-Chapter02-381.jpg

图2-174 阵列设置及预览图

978-7-111-49673-1-Chapter02-382.jpg

图2-175 阵列完成图

(16)叶片实体化

选取阵列后的单个叶片,在【编辑】→【实体化】,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83.jpg完成体的实体化。按此步骤对其他几个叶片进行实体化。注意:通过选择模型显示工具条里的978-7-111-49673-1-Chapter02-384.jpg图标进行查看,当体的边界是白色线条时表明实体化成功,如图2-176所示,边界已成白线,而图2-177所示,是未实体化时的边界轮廓线。如此可辨别是否已成功实体化。

978-7-111-49673-1-Chapter02-385.jpg

图2-176 实体化预览图

978-7-111-49673-1-Chapter02-386.jpg

图2-177 未实体化预览图

(17)STP格式文件保存

【文件】→【保存副本】,选择文件保存类型为*.STP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导出STP】对话框中,勾选【实体】选项,如图2-17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保存。

(18)原文件保存

【文件】→【保存】→【确定】,完成轴流泵叶片的结构体造型。

(19)新建水体prt文件

选择【文件】→【新建】,或者直接单击标题栏的978-7-111-49673-1-Chapter02-387.jpg【新建】图标,弹出的新建窗口如图2-179所示,在类型栏选择【零件】,在【名称】处输入需要保存水体的文件名称,如mix_water_imp,去掉勾选的【使用缺省模板】,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在新文件选项窗口选择需要的模板,如图2-180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978-7-111-49673-1-Chapter02-388.jpg

图2-178 导出STP文件

978-7-111-49673-1-Chapter02-389.jpg

图2-179 新建零件

978-7-111-49673-1-Chapter02-390.jpg

图2-180 设置基本单位

(20)创建旋转轴

单击特征工具栏的978-7-111-49673-1-Chapter02-391.jpg【轴】,弹出【基准轴】对话框,在工作区域选取两平面RIGHT平面、TOP平面,如图2-181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21)轴面图草绘

在特征工具栏单击草绘按钮978-7-111-49673-1-Chapter02-392.jpg,在弹出的草绘对话框中,在【草绘平面】处选取TOP平面,在【草绘方向】处的参照,选取RIGHT平面,单击【草绘】,并按照混流泵结构尺寸绘制泵叶轮壳空间旋转截面边界线,如图2-182所示。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93.jpg按钮,完成曲线绘制。

978-7-111-49673-1-Chapter02-394.jpg

图2-181 新建轴

978-7-111-49673-1-Chapter02-395.jpg

图2-182 草绘平面确定

(22)旋转轴面图

在特征工具栏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96.jpg【旋转】,选择【放置】→【草绘】→【定义】,在弹出的草绘对话框中,在【草绘平面】处选择【使用先前的】→【草绘】。进入草绘界面,通过978-7-111-49673-1-Chapter02-397.jpg【使用通过边创建图元】,如图2-183所示,在弹出【类型】对话框,选择【单一】,逐一选取步骤(21)绘制的轴面图线,全部选取完成后单击【关闭】,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398.jpg按钮完成曲线绘制。然后在选项处选择978-7-111-49673-1-Chapter02-399.jpg【作为实体旋转】,选中978-7-111-49673-1-Chapter02-400.jpg后的空白框,选择工作区间的旋转轴,输入旋转角度360°,如图2-184所示,单击978-7-111-49673-1-Chapter02-401.jpg完成实体旋转。

978-7-111-49673-1-Chapter02-402.jpg

图2-183 使用通过边创建图元

978-7-111-49673-1-Chapter02-403.jpg

图2-184 曲面旋转示意图

(23)导入叶片,切割水体

如图2-185所示,选择【插入】→【共享数据】→【自文件】,选择步骤(17)保存的mix_imp.stp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如图2-186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数据导入为】处选择【切口】,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旋转体中切除叶片,留下是水体,如图2-187所示。

(24)文件保存

【文件】→【保存】→【确定】,完成轴流泵叶轮的三维造型。

978-7-111-49673-1-Chapter02-404.jpg

图2-185 插入STP格式文件

978-7-111-49673-1-Chapter02-405.jpg

图2-186 切口插入

978-7-111-49673-1-Chapter02-406.jpg

图2-187 叶轮水体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