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的严重程度除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操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外,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措施有关。正确判断什么是危险和什么时候会发生危险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方面的对策,即实现机械安全设计和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1.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部件材料、零部件形状到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通过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原理,以及采取适当的维修手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或自动化程度,避免或减小机械危险。
1)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等消除事故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实现本质安全的机械设备,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包括: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定有关物理的限值,使用本质安全工艺和动力源。
2)失效安全。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不出危险。通过设置限制开关,预设制动装置、预防下落装置、紧急开关等来实现失效安全。
3)定位安全。把机械的活动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设计时,除要考虑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及到的危险部件,还要考虑特殊情况下接触到的可能,例如,登上梯子维修机器等情况。
4)机器布置。合理的机器布置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空间应便于操作、维护、调试和清洁;照明应考虑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和在操作、检修时特需的照明,管线布局应不妨碍操作、检修人员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入以及相关用具、工具的搬动等。
2.安全防护装置
为了使机械设备在使用中保证安全,特加装了不同类型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安全防护装置能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件,装置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固定的方法和开口的尺寸,以及在其开启后距离危险点有足够的距离。固定安全防护装置只有用螺钉旋具扳手等专用工具才能拆卸。
2)连锁安全装置。连锁安全装置最基本的原理是:只有安全装置关合后,并得到确认,机器才能运转;而只有机械设备最危险的部件停止运动后,并得到确认,安全装置才能开启,从而使操作人员没有机会接触到危险部件或暴露在危险之中。连锁安全装置可采取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光电等形式。例如,利用光电作用,人手进入冲压危险区,冲压动作立即停止。
3)控制安全装置。为使机械能迅速地停止运动,可以使用控制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的原理是,只有控制安全装置完全闭合时,机器才能开动。当操作人员接通控制安全装置后,机器的运行程序才开始工作;如果控制安全装置断开,机器的运动就会迅速停止或者反转。通常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控制安全装置在机器运转时,不会锁定在闭合的状态。
4)隔离安全装置。该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例如固定的栅栏等。
5)跳闸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或反向运动。该类装置依赖于敏感的跳闸机构,同时也有赖于机器能够迅速停止。
6)双手控制安全装置。这种装置迫使操作者应用两只手来操纵控制器,它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www.xing528.com)
3.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必须考虑的因素
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和要求:
1)合理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
2)正确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和高度。
3)保证安全防护装置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和特殊情况下使用的防护装置的绝缘性。
4)考虑安全防护装置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及有条件的“反射”,如有可能引起的机器过热。
5)保证可视性,从操作及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机器的危险部位有良好的可视性。
为保证安全防护装置起到防护的作用,符合上述五种因素的理念,所以安全防护装置在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凸缘。
2)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安全防护罩、屏、栏的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的规定。
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4)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转;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连锁,以保证迅速中止运动;紧急停车开关的形态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紧急停车开关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不发生危险,且又不至于轻易发生误动。
5)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