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工地反违章工作开展多年来,为何不见根除,反而在个别工地有所滋生。根据违章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有以下原因:
1)施工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工程中标价极力压低。工程未开工就知道是个不挣钱的活,但考虑企业生存还得干,不然企业无法生存,职工无饭可吃。
2)有的业主还违背《合同法》的规定,压缩约定的合理工期,作为处于相对弱势的承建单位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内拼人力,拼机械。
3)有的工程因受设计图纸不到位,或设备晚到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严肃的施工流程受到冲击,致使“反违章”工作反复性大,不能始终保持一种良好在控状态。
4)由建设方、施工方、工程监理三方组成的工地安全生产委员会没有起到安全生产主导地位,有的工地安全委员会从成立到工程竣工就没有开一次全体人员参加(指无请假、无替代、无迟到、无早退)的全委会。在这方面,电厂工程的表现略好于输变电工程。有的输变电工程已竣工送电,工地安全主任还没有去一次工地。
5)有关职能部室和管理岗位在安全职责划分方面存在不清晰,工程现场缺乏有效的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机制。
6)现场施工负责人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或支持力度不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且外协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不易进行有效管理。(www.xing528.com)
7)基层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区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对安全工作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支持安监人员的工作。
8)在施工机械管理方面,在企业转变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机械管理的队伍出现专业人员流失,后备人才匮乏的情况,且有的大型机械存在超期服役和老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型机械的使用管理中,基本是由外协队伍自带,而由于外协队伍缺少专业维护保养人员,运行中出现故障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排除。
9)安全经费不能及时投入到位,安全设施缺乏有效的投入管理模式,“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没有切实贯彻落实到位。在“代”责任管理单位对外协队伍进行监管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10)现场专职安监人员配置不足,安监力量偏于薄弱,且有的本身素质不能完全完成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有的企业项目工程还存在“安置型”上岗。高素质安监人员不愿意继续从事本岗位,而要求转岗等现象。
11)外协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缺乏有效的培训教育和日常有力的监管方法手段,也是工地上行为性违章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安全奖惩规定的“一票否决制”等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中缺乏严肃性,违章违规责任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无法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的施工生产安全动态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