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在一个气溶胶的环境中。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的定义,气溶胶是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液态混合粒子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Brown R C,1998)。气溶胶微粒按其来源可分为无机性微粒、有机性微粒以及有生命的微粒,常见气溶胶的类型与粒径分布如图8-1所示。在室外空气中,按颗粒的数量进行计算,99.9%的气溶胶颗粒粒径在1μm以下;按颗粒质量计算,占总质量50%~90%的气溶胶颗粒物粒径在10μm以下(Wang H C,1998)。
图8-1 常见气溶胶的类型和粒径分布(www.xing528.com)
自然界的气溶胶主要来自自然界的运动,如海浪产生的氯化钠颗粒、火山喷发产生的矿物颗粒、植物花粉等。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建筑活动、工业排放等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粒径更小,化学成分更复杂,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细小颗粒物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其表面易于富集重金属、酸性氧化物和有机污染物等。细小颗粒物更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中的肺泡道与肺泡囊部位并发生沉积,对人体造成伤害(Heim M,2005)。有研究表明,由于国内实行的淮河以北冬季免费供暖政策,使得北方空气污染程度比南方更严重,这导致北方地区人均寿命比南方地区缩短约5年。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可吸入颗粒PM10(动力学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颗粒)的日平均浓度应低于0.15mg/m3,而关于PM2.5(动力学粒径小于2.5μm的气溶胶颗粒)的相关标准还在制定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