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在前两个方面与艺术类设计院校相反,在市场方面则是完全相同的。中国初期的工业设计引入者多为大学的教师,他们对中国社会结构、大众价值理念、企业架构知之甚少,使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导入,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脱节。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一、“三大构成”引发的设计教育课程改革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第一次热潮是从基础课程开始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美术学院的几位教师接受了从香港传来的所谓“三大构成”的一些教材,开始了在广州美术学院基础设计课程的改革实验。后来一些教师如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老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辛华泉老师将“三大构成”带到了全国各类培训班的教学之中,并著书向国内介绍“三大构成”,在全国掀起了“构成热”。

张福昌老师从日本回国以后,在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教学中也第一次开设了“构成课”;吴静芳老师从日本回国以后,也引进日本筑波大学“构成”专家朝昌直巳先生到无锡轻工业学院进行构成教学,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在设计学科基础教学中全面引进了构成教学,对当时的工艺美术课程体系形成了巨大冲击。记得当时我们班的构成课程作业参加了1986年“华东大奖”展出,我们的参展作品因全新的面貌,在当时的展览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后来“三大构成”成为几乎所有设计院校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原因是在设计学科的基础训练中增加了对设计本质和规律性知识点的灌输,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从“写生”的概念转化成“创造”的概念。尽管现在国内对“三大构成”课程提出了很多批评,很多院校已经放弃了该课程的名称,但在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历程中“构成课”确实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意义。“‘三大构成’几乎成了设计改革的同义词,成了设计教育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点、线、面三大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继而对立体的几何图形进行研究,对色彩中的色相明度、色度三大因素也作理性分析,从而把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科学化、理性化,的确为设计从工艺美术的装饰主义向理性主义转化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造成很大的冲击。”[11]

二、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第一次热潮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这一阶段,全国建立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并获得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有以下162所: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在第一次设计教育发展热潮中的代表院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7年成立工业美术系,1984年更名为工业设计系;无锡轻工业学院1960年在机械系下建立“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1972年扩建为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系,专业名称为“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1985年正式更名为“工业设计系”。广州美术学院1980年,建立工业设计专业,但使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名声大振的是设计史论教研室,工业设计系则组建于1996年;湖南大学1977年建立“机械造型及制造工艺美术研究室”,1982年成立“机械造型及工艺美术系”,1985更名为“工业造型设计系”,1987年正式更名为“工业设计系”。

三、与制造业脱节的初期工业设计教育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虽然形成了第一次热潮,但是,由于工业设计是以“跨越式”的方式进入我国,“在中国,‘设计’这个东西几乎是在不与社会化大生产接触的情形下,一下子从发达国家的高端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来”[12]。当时的热情是高涨的,一段时间下来,大家对工业设计好像既熟悉又不熟悉,因为工业设计与艺术有关,具有美术基础的我国设计院校好像很容易上手,好像能画就能搞设计了。说不熟悉,是因为工业设计与技术制造有关,美术背景的教师和学生对此十分生疏。更不用说工业设计与市场经济有关,而在当时可以说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教学几乎没有有关经济和市场方面的课程。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在前两个方面与艺术类设计院校相反,在市场方面则是完全相同的。这就使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一上来就显示出“短腿”现象,艺术类院校的设计很难与企业接口,理工科类院校的设计又与企业的工程师没有多大区别,总之,不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理工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都不同程度地与制造业相脱节。(www.xing528.com)

在那个时期的企业对工业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当时除了“隔行如隔山”造成的隔膜外,还有受教育程度的区别。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出来的企业领导者一般都是上级任命,很多企业领导受教育程度较低,在长期封闭的体制下视野也不开阔,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设计意识极其淡漠。在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个年代,企业还不可能搞储备性设计,即便委托了一些设计项目,在选择设计方案时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市场意识,没有选择能力。因此常常使搞设计的人感到沮丧。当时要说服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设计非常的困难,中国还完全没有形成设计市场。学校的教师们只能通过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来试图改变企业的产品面貌。曾有学生在南京的一家热水器生产企业做毕业设计,仅仅就是为了改变一下热水器直角型外观,增大一些导角的弧线,稍微增加一些“柔化”的感觉,还谈不上“曲面”设计,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老师和同学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说服,但是企业就是不接受,道理也很简单,改进外观造型就要增加成本,一是设计的成本,二是模具的成本。现在看来简直不是问题的“一点点变化”,但在当时很难做到。这种现象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属于初始阶段,市场经济也刚刚开始,在中国市场尚未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制造业缺乏高度竞争的生存压力的切身体验、政府忙于铺垫规模化经济格局这样一种国态下,学界对工业设计的一切呼吁和倡导,都显得非常苍白”[13]

落后的旧中国造成了中国制造业起飞的低起点,也决定了中国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无法绕过的对西方产品“模仿”的过程。虽然“模仿”也是引导我国进入产品开发设计的捷径,但它必然影响到我国自身设计力量成长。那个年代形成了一种不良现象:学者能说而不能做,企业能做而不愿做,设计师想做而没法做,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设计市场是很难形成的,我国的设计师的能力也很难提高。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者说:我宁可用国外的三流设计师,也不用国内的一流设计师。这还是对设计有一定的了解的企业领导,对当时更多的企业领导而言,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几乎为零。

中国初期的工业设计引入者多为大学的教师,他们对中国社会结构、大众价值理念、企业架构知之甚少,使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导入,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脱节。学界在推动工业设计事业时,不约而同地淡化其“应用性”主旨,弱化其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夸大其塑造未来的幻想作用,赋予了太多的理想色彩。学界过分强调了它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尽管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是如此的重要,但在工业设计引进我国的初始阶段,企业还没有这个认识高度的情况下,学界没有找到与企业的最佳“接口”,在客观上也延误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经济价值的尽早认知。

因此,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初期十多年人才的培养出现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没有工业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有限的工业设计人才毕业以后大量改行。例如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恢复高考后的82届首批毕业生36人,至今在工业设计岗位上(含教学、管理岗位)的只有1人,83届28名毕业生中只有2位,84届20名毕业生中只有4人,85届21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86届20名毕业生中只有2人;5届毕业生125人中只有11人因在高校担任工业设计教学工作而保留了工业设计专业岗位,真正在企业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只有1人。这一现象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首批14名工业设计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分配后大多改行。为此,当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的柳冠中先生感慨道:“由于社会的偏见,主管部门条条、块块的割据,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却不能将辛辛苦苦培养的仅14名专业人员分配到最急需的岗位上去。这岂不是最大的浪费?整个社会,没有研究机构,没有工业设计单位,没有实习、实验基地,更没有工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寥寥无几的毕业生还将陆续撤到不能发挥作用的单位内,实在令人担忧。”[14]即便是经济比较发达、对工业设计认识比较高的广东,直到1995年,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不对口率高达70%”[15]

虽然当时工业设计行业及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但这个专业在我国已成方兴未艾之势。继首批教师出国学习工业设计以后,又一批更年轻的教师从国外学习回来,他们在国外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已经感受到“创新”在设计中的作用,已经意识到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的外形问题,所以,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始强调“原点设计”,开始设计创新思维训练,并开始了自己在国内的设计实践。尽管那个年代我国工业设计市场还没有形成,他们还不可能做出像样的设计案例,但应该讲在那个年代,设计师的精英基本上都在高等院校。

四、中国工业设计专业公司的兴起

中国早期的设计实践者,主要活跃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987年广州大学艺术设计系与万宝电器集团联合创办的“广州大学万宝工业设计院”;1988年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为主要骨干创立的“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90年代初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师资班的俞军海先生创办的“深圳蜻蜓工业设计公司”等。

遗憾的是这些中国早期的工业设计专业公司现在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倒闭了,他们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跌打滚爬”中,终于没有能站立起来,原因可能很多,但中国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的冷漠,是那个时代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没有办法生存的必然结果。正如原蜻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俞军海先生所说:“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设计推广的艰辛……”“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蜻蜓公司‘小福星’国民汽车的伟大实践中途夭折!原构想实现从设计服务—设计实业—设计强国的战略发展道路没能实现,留在世人中一个不想悲壮的‘汽车疯子’之‘梦’,成为蜻蜓同仁壮志未酬的永远之‘痛’……”[16]

从广州南方工业设计公司工商注册号“001”开始,工业设计公司就一直顽强地在商海中拼搏着,倒下一个站起一帮。时至今日,中国的设计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地区的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有较好的市场局面,但是就全国而言,专业工业设计公司的生存还存在很多困难,即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工业设计专业公司生存情况程度不同,但都面临着艰辛,更不要说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这也反映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矛盾,我国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还亟待提高,中国要想成为工业设计的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工业设计观念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开始播种、发芽、成长,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必将带动工业设计事业的兴起,只是尚在过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