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风行本质上是移动互联时代,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媒介平台为普罗大众的制作和表达赋能后,人们记录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空前爆发所致的,几十秒到几分钟的视频内容,不需要怎么编辑,用手机简单处理一下就可以发出去,既能表达自我,又能建立社交关系,一不小心还可能成为网红,这种通过网络媒介获得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是普通人之前未曾有过的。当然抖音与快手还是有着明显区别,抖音是舞台,要把最好、最吸引人的内容展示给你,所以抖音平台上的绝大部分视频通常都会反复拍摄、精心制作,追求内容的精彩和制作的效果,它更接近传统媒介的内容策略。而快手是记录,即便是不那么吸引人的内容,也会分得一定的流量,以期吸引和发现旨趣相投的同类,所以它是对社群关系的一种构建,内容只是一种借力的途径,但不管怎样,更具特性和吸引力的内容总是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有帮助的。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作为近年来广受欢迎的信息呈现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实际上已经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和表达自我的主要渠道。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字面上短视频的“短”是相对于长视频的“长”而言的,但两者却是不同传播环境和传播理念下的产物。长视频是基于电视端的,是大众传播,虽然电视节目也在始终讲求贴近性、追求收视效果,但其中心位置、高位传播的性质不会改变。其实之前在电视端也有很多为适应“碎片化”传播而出现的短视频节目,比如一些滑稽搞笑的小视频组合等,但都没有形成气候和影响,而真正让短视频火起来、并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的,还是在移动互联的信息技术支持下,Twitter、Facebook和微信、微博在手机上的应用。移动通信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端不受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信息、发布内容,让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加剧了信息和时间的碎片化,并且手机屏幕相比较电视大屏幕,也不适合较长视频的观看,于是短视频的需要成为一种必然。而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更是通过技术和模式赋能,让先前受制于视频生产制作技术和发布门槛的普通人具有了便捷的话语权和表达机会,全民抖音、人人快手的意义不只是让普通人找到了展示自我价值的渠道,更是以一种社会潮流的方式让短视频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作为当下最具传播力的视频表达形式,主流媒体当然要介入到短视频的创作生产当中,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力,甚至于在重大事件报道当中起到定音锤和压舱石的作用。问题是要怎么做?在2020年的武汉抗疫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新媒体中心(央视新闻)和视听新媒体中心(央视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那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的,在其他更多的时候,主流媒体在短视频领域的竞争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www.xing528.com)
前面说过网红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各种新型内容细分领域催生出来的结果,短视频的流行和发展也是如此。与传统媒介对内容的纵向分割、强调社会分工和专业差异不同的是,新型内容细分领域注重的是横向连接,是一种基于共同情感和价值认同之上的打通和破壁。比如在传统的内容认知中,财经和文化通常就被看成是两个平行的领域,甚至同为财经领域,营销和贸易也是各说各话,缺少交集。而其他的门类,比如体育也是如此,足球和篮球、棒球和网球、跳水和赛马互不搭界,专业壁垒森严,这固然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要,却也因越来越专精的门槛将更多受众挡在了门外。而在新型内容细分领域中,这些差异却变成了特征和特点,只要能基于兴趣找到打通它们的途径,就可以为内容的呈现和表达提供更多可能性空间,也能为人性的挖掘和探索提供抓手。由此理念出发再看财经领域,可能就不再只会看到各自的行业区隔,也会发现彼此的共性和联。营销和贸易也可以变成一体两面,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休戚相关。体育竞技的诸多项目和规则,也可以和旅游、探险、文化、励志等诸多领域和主题相结合,形成多维度的文娱空间和内容产生场所,让人们产生各种情感共振和情绪共鸣。喻国明教授说:“什么叫温度,温度就是能够破圈的,能够进行横向连接的那些质料,你去研究,所有被称为有温度的东西,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价值的那种纵向逻辑,而是横向的连接价值。”[3]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微信公号和视频号,那些真正上了10万+的内容几乎都是这种事关人的基本需求和爱好、能产生横向连接能力的话题和内容。这些内容最开始会停留在颜值、奇观、搞笑、炫技、暖心等较为直接而原始的题材上,之后就会迅速进化到知识、解惑、见识、趣味等更具拓展性的层面,而先前的题材领域也不会消失,只不过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迭代了而已。
所以主流媒体进军短视频领域,首先要懂得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短视频流行的基本逻辑,切不可用传统的媒体思维去创作和生产短视频,更不能简单地把传统长视频节目切短了就当作短视频来看待,长视频的精彩部分不是不可以切条做短视频,而是你要重新给这些内容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让它们能基于什么样的因素在人群中间产生横向连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短视频完全是一个新物种,需要按移动互联网的要求和逻辑对内容和选题进行重构,认知错了,方向错了,视频制作得再精致炫酷也无济于事,因为你根本就摸不着人们的脉。
短视频经过了最初的野蛮生长,越来越需要高水准的内容出现,其策划、拍摄和制作上的高要求往往是普通UGC难以完成的,几十秒和一分钟,一分钟和几分钟、十几分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的人往往难以驾驭。这个时候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专业视频生产者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只要创作者懂得互联网短视频的内容细分逻辑,积极拓展和深化横向连接的价值,不管是新内容还是老题材,不管是纪实还是创意,都可能会创作生产出直击人心的短视频作品出来。比如这次新冠疫情中,武汉一家医院的理发员为出院的患者理发,要让他们漂漂亮亮地出院的故事,便传达出了人性的温暖,那张带你看日落的照片更是让无数人泪目,也孵化出了不少相关报道。再比如高颜值谁都喜欢,但要是只停留在颜值展示上,那就比较初级,也构不成故事,而如果你去发掘那些导致颜值产生的做法和过程,比如美容美妆、服装服饰、姿态训练,或者对颜值的内涵进行一下拓展,把一切美的东西都用颜值来概括,那装帧设计、美食美器,甚至是国旗护卫、飞行表演等就都可以纳入进颜值的范畴中来,也会产生无数的发现和故事。再比如奇观,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仅展示一下现象就可惜了,告诉人们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探索自然奇观的各种秘密,或者讲述人造奇观的制造过程,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都是十分可行的内容产生路径,而且哪个领域不存在奇观呢?从生命救治到航空航天,从纳米微雕到天堑架桥,都是足以打动人心、产生震撼的。所以只要我们思维放得开,观念来得快,就会有无尽的短视频故事可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