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的出现,反映了当下视听内容市场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向头部集中,非爆款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被挤压。
爆款之所以爆,首先是因为它能发现和回应人们的真实关切,满足人们的潜在需求,它首先是基于题材和见解而言的。比如2005年的《超级女声》,其实就是打破了之前电视歌手大赛加诸在参赛者身上的身份、唱法、组织推荐等条件限制,以“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为宗旨,不问地域身份,只要有歌唱的梦想,都可以报名参加,这就极大地释放了那些想唱、会唱,但没有机会登堂入室的人们的参与热情,也契合了当时社会追逐个性、表达自我的情绪思潮。而整个选秀过程中高话题性、高参与度的议程设置(如个性化的评委点评、短信投票、PK赛、复活赛等)也让观众的参与热情空前提高。因为之前的歌唱比赛,观众即便是有见解,也没有渠道去主张,只能在家里想象自己是评委,而《超级女声》则让观众的喜好变成了影响选手命运的选票,这让观众的表达欲和话语权也得了满足。这两股力量交汇到一起,就把《超级女声》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秀运动,开创了中国电视全民选秀的先河。
其次是呈现方式与表现手段要带给人们新感觉。呈现方式与表现手段是建立在对事物见解的基础上的,你的见解有多深刻,呈现便也会多新颖。很多时候,同样的题材内容,你换一种方式或语态处理,人们的关注度就会上升很多,这其实不是表现技巧的问题,而是恰好这种表达深化了你对事物的见解,更有效地触及了人们的内心所致,只不过创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抖音号“仙女酵母”,最开始是用表演的方式演绎一些情感情境,遇到流量瓶颈后,就改为接听电话回答一些比较“搞”的问题来博眼球,流量就迅速上升。现在这种打电话的方式也出现了流量瓶颈,下一步该如何改进,就看作者能不能再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触碰到令粉丝真正心动的表达了。(www.xing528.com)
对很多传统媒体的专业视频生产者来说,打造爆款的阻碍在于他们的喜好偏向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比如他们似乎更愿意把力气花在那些能够显示其专业能力的制作上,却忽略了对作品内容本身的发掘,生产出来的也大多是一些精致却无趣的作品。其实无论什么内容,是否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就是能不能发现人们的真实关切,能不能回应人们的真实关切,发现不了,回应不了,一切都是白扯,制作再炫酷也无济于事。早期的《东方时空》《罗辑思维》《奇葩说》等,就制作来讲都很简单,但并不妨碍它们触及了人们的内在而广受欢迎;抖音之所以大火,也是因为它在全民视频时代给人们提供了恰当的模式和平台,呼应了人们的自我展示需求。
笔者曾在很多电视台的内部培训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只要跟影像表现有关的,参加者就会很多,而其他领域的内容,即便是主讲人很有名气,参与的人数也不是很多。这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了很多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兴趣狭窄、思维钝化的情况,这是需要警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