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观察: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力量

深度观察: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力量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观虽然在形式上不像静观那样“客观”,但却有可能因为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而呈现出更为深刻的真实,这一切都取决于记录者想要什么。静观和深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和时间感受是不一样的,静观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记录,由于较少让镜头变化,其屏幕能量与节奏速度主要来自所记录事件本身的能量与速度,在理论上讲,其主观时间的体验和客观时间相接近。

深度观察: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力量

因为对事物的态度和美学追求不同,纪录片在看待和表现事物时大致可以分为静观和深观两种方法,当然在虚构类作品中也可以用。静观就是不加介入地注视一个事件,尽可能忠实地报道它,这样就会在形式上给人造成一种客观呈现的“真实感”,比如曾经广泛应用的长镜头,就会在形式上给人一种忠实记录的感觉。深观则是“尽量仔细地查寻事件并深入其表象背后去探求事件的结构,如有可能,探求事件的核心本质,它要告诉观众被一般观察者忽略了的事件侧面,提供给观众对事件本质的洞察”[1]。深观虽然在形式上不像静观那样“客观”,但却有可能因为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而呈现出更为深刻的真实,这一切都取决于记录者想要什么。

静观的作用是记录和澄清,深观则是强化和揭示。比如拍摄两个人讲话,静观从头到尾只需要一个长镜头把两个人说话过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就会显得客观冷静。而深观则需要在两者之间根据话语内容和情绪表现进行视点、景别、角度、速度的切换和控制,以强调含义、突出氛围。

静观和深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和时间感受是不一样的,静观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记录,由于较少让镜头变化,其屏幕能量与节奏速度主要来自所记录事件本身的能量与速度,在理论上讲,其主观时间的体验和客观时间相接近。但是由于摄像机是单眼视觉,而人是双眼视觉,并且在真实世界当中人们的视域要远较电视机的屏幕视域宽阔自由,所以在实际感受上,静观会让人觉得主观时间比客观时间长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感到用静观的方式拍摄纪实影像较为缓慢的原因。而深观则不一样,其镜头的运动变化赋予了屏幕画面以新的能量密度,根据主观意图重新分配的速度和节奏也改变了原始事件的节奏和速度,在使观众产生了较强带入感的同时,也让视觉呈现更加丰富,导演对时间感受的控制也更加自由。现在越来越多的纪录片采用深观的方式去表现,也是这个原因。(www.xing528.com)

对于纪录片来讲,静观与深观表面上是对观看方式的不同处理,实际上是对何谓真实、如何真实的态度和理解差异。对真实的探问始终是纪录片人的使命,每一点认识都会激发更有效的呈现手段的应用。比如埃洛·莫里斯(Errol Morris)就认为,照片揭示真相的能力就跟模糊事实的本领一样强,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往往由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决定,据此他率先在纪录片中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法。再比如在周兵的纪录电影《穿越丝路的花雨》中,运用纪实与写意的创新影像,希望将创作者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呈现出来,这些都是纪录片在如何更有效地呈现真实方面提出的新问题、想出的新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