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是对相关内容信息在时间上的设计和安排,即便是非虚构的内容,导演也会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前提下,采取放大或缩小实际发生事件的长度、改变叙述的时间顺序等方式来增加吸引力。叙述的技巧其实就是传受双方在信息释放与信息期许上的博弈:和盘托出,缺少期待,观众会觉得没有意思,总吊人们胃口,却不满足期待,观众也会弃你而去。这是因为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观众始终有一个无法化解的心结,那就是既想知道事情的结果和真相,满足好奇心和安全感,也不愿错过结果产生的必要过程,因为只有过程才能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诱人细节,让人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人们的这种心态为故事讲述者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使他们可以通过技巧和手段,让故事更具期待性和诱惑感。
从业者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素材和表达意图都相同的情况下,有的叙述让人兴趣盎然,而有的则让人恹恹欲睡,其原因表面上是对叙述时间的安排和处置不一样,比如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个重点说,哪个省略讲,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时序讲,还是对叙事顺序重新进行排列组合等,这些都会让故事具有不同的表述倾向和速度节奏,但背后更实质的原因,还是创作者对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上的差异。有能力的把关人在审片时总愿意在结构上提意见,比如这一块应该提前,那一块应该拿掉等,经常是面目模糊的内容,经过这么一调整,立刻变得重点突出、层次顺畅了。中央电视台的好多重要纪录片,从第一个脚本出炉到最终节目播出,通常论年计,中间要经历多轮审片和调整,越到后期审查的领导级别越高,调整后的内容表达也会越清晰完善,是这些领导们都知道怎么具体做一个节目吗?不一定是,根本差异在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更具高度和深度,更能看到方向和实质。
【注释】
[1]理查德·卡尼:《故事离真实有多远》,王广州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14页。(www.xing528.com)
[2]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姚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第14页、第16页。
[3]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第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