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故事的题材发现与内容创意其实都是源自人们的日常经验、内心体验或遐思闪念,比如“时间都去哪了”这个内容,其实关于时光悄然流逝这样的感慨几乎每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之下都会产生,但绝大多数人恍惚一下也就过去了,并没有多做停留,直到有人把这个时刻给专门提炼出来,就一下子击中了人们的内心,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爆款。
之所以这些曾经产生但并不引起人们多少留意的东西,成为故事后就具有了特别的力量和意义,让人念兹爱兹、欲罢不能,原因就在于故事创作者对这些特定的时间、场景、事件和想法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和停留。其实任何事情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都会产生一些与你匆匆一瞥时大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何况是那些经过了创作者的匠心特别挑选和提炼的时刻。
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中对《金瓶梅》与《水浒传》中武大、武二、潘金莲的关系描写进行过精彩的分析,比如在《金瓶梅》中,武松原本是要回家探望哥哥,无意中打死了老虎成了英雄,在做了巡捕都头后,探兄的意思似乎也就没那么强烈了,宁愿在街上闲逛,也不急着回家找哥哥了。而武大每天在街上卖炊饼,兄弟打死老虎做了巡捕都头这件事他也知道,但也不去县衙找弟弟,兄弟俩是偶然间在街上遇见的,这种关系就很奇怪,就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亲。而接下来三人相见,要武松搬到家里一起住的提议,却完全是潘金莲的主张,武大则始终一言不发,潘金莲当然是有自己的想法,而武松的回答也耐人寻味,比如武大和潘金莲两口子送武松下楼,潘金莲叮嘱武松,要他势必上心搬来家里住,武松道,“既是嫂嫂厚意,今晚有行李便取来”,在这段对话中,潘金莲要武松搬来的话里用的是“俺两口儿”,是以夫妻之名的邀请,可是武松的答话却只承认嫂嫂的厚意,这样的回答把武大置于何地?而今晚就搬来住,也是不是有些太过着急了?武松这样讲当然让潘金莲喜出望外,一句“奴在这里等候哩”,就把之前刻意保持的“俺两口儿”身份矜持抛到了九霄云外。正所谓满前野意无人识,几点碧桃春自开。而再看《水浒传》里对这一情景的描写,武大一看到武松,便发自内心地说有武松在时,自己不会被人欺负是多么好,后来送武松出门的时候,武大也是赞同潘金莲的话,说武松搬来能叫他争口气,而武松的回答也是针对哥哥嫂嫂两人说的,认可的也是他们两人的美意。同一片刻,两种描述细加体会,《金瓶梅》是不是让人细思极恐?就像田晓菲教授所说,“武大对于武松搬来同住的暧昧态度,固然是为了表现潘金莲的热情和武大的无用,另一个方面也使得两兄弟的关系微妙和复杂起来”,[3]如果还有故事创作者愿意在这里面深做文章,依然可以对这一时刻继续停留和探究下去,也就一定会呈现出更多幽微的人性空间。(www.xing528.com)
放慢与停留是上帝对故事创作者的特别赐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自身的节奏快慢与否,其实都如表盘上的指针,匀速而毫不停歇地运行着,缺少能力和自觉对那些值得放慢和体会的时刻加以驻留,以至于多少宝贵的时刻就这样白白地流失掉。而故事天生就是要对那些值得停留和细看的地方做文章的。什么是故事?就构成来说,从大的时空过程中抽取出特定的事件进行停留和细观,就形成了故事,而情节和细节则是对小的过程和行为进行的停留和细观。停留的功用是改变既有的速度节奏,让那些创作者认为你应该看见但却忽视不见的东西引起你的注意,而关注就是强调,就是放大,就是让故事受众获得在平常状态之下难以产生的发现和体验。这就好比慢动作,正常情况下是一秒24格,如果你把它拍成一秒30格、50格甚至更多,你自然就会看到一秒24格里面所觉察不到的内容和瞬间,而至于故事创作者停留的地方是否高明,强调的东西是否合适,则是创作者能力和品位问题了(图4)。
图4 驻留和放慢改变了既有的速度节奏,引发人们特别的留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