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对注意力的争夺本质上都是对时间的争夺,由于视频故事是将内容和逻辑嵌入了线性的叙述过程当中,这就使得观看具有了某种自觉的强制性,因为你如果不看完整,很可能就会云里雾里,搞不清来龙去脉。又因为视频通常是靠呈现去产生感受和体会,而不是直接告诉,因此也就会耗用人们更多的时间成本。所以在视频故事的观看上,人们会比其他故事文本更加挑剔,只有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和表现才会让人心动,余下的都会被忽略,成为既无传播力又无影响力的尴尬存在。这种情况对于长视频是如此,中视频和短视频也是一样,虽然视频越短人们观看就越随意,也越会忽略时间上的付出,但在海量视频包围下,注意力最终还是要向头部内容聚拢的,因为这样最经济、最有效率,于是就会越来越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所以我们说,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下,视频故事的创作生产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当,其生存状况是和头部地位紧密绑定的,只有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才会既有影响又有收益,余下的都是自我抒情、自娱自乐。
所有文本的故事道理都是相同的,想要吸引人,就最好让内容和表现处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状态里,让故事的呈现过程充满参与感和获得感。想不到胜过不知道,好故事的秘密就在于能够适度超越受众的认知水准,既丰富和深化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又不致太过艰深而让人生畏,并能够在叙述过程中控制好信息的给出方式和节奏,把信息转化成为具有可跟踪性的情节、悬念或氛围情绪,然后再用出人意料的结果去冲击人们的心理预设。认知心理学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15%这样一个新旧信息的最佳配比,即85%的内容让你有亲切感,另外15%是改造你的世界观。这是因为唯有情理相通,人们才会产生共情并进入特定的故事情境当中,唯有突破既有的经验和局限,才会获得认知上的惊喜。
如何运用视听手段把故事更到位地呈现出来,是一个有门槛的事情,这个门槛不是你会不会一些拍摄和制作上的技能,而是你能不能真正建立起视频表达的思维,自觉地设计和运用过程、场景和状态去表达意图。视频表达是呈现而不是告诉,其直观和感性的特征对于叙述来讲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人们具体地看到,这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如何用这些看到去构建意图,并让观众清晰地体会到,却是一件难事,它需要对想象、选择、逻辑和感受有着更全面的把控能力,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过去梨园行流行着“说书唱戏只有会不会、没有好不好”的说法,说的是节目表演不精彩、不吸引人,说白了就是你还不会、还不懂、还没有摸到说书唱戏这一行的真正门道,这和你干了多少年、演了多少戏都没有关系,演不好就说明其实你还没有真懂、真会。视频创作也是如此,故事不精彩、表现不到位,除了创作者不能带给观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外,还和他们没有真正摸到视频故事的门道有关系。(www.xing528.com)
创作上的纠结归根结底是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模糊与困惑,虽然这些问题似乎早已是创作常识,但往往就是对常识的一知半解和似是而非,或者被某一些来路存疑的经验和理念所挟持,才会导致大量精心创作的平庸作品出现,而经历了挫折失败兜兜转转回来之后,发现最有用的,还是那些最基本的常识。
在本书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试图用较为俭省的篇幅,从故事目的、视频特点、呈现方法、爆款路径等方面为大家梳理出视频故事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常识,期待着对世界具有独到而深刻认识的你,在厘清了这些常识之后,创作能力一飞冲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