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渐行渐远的视觉画面称为拉镜头。
拉镜头将背景空间拉向远方,视点远离被摄主体,使观众产生距离感的心理反应。由于拉镜头展示的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空间关系,因此可以作为转场的过渡镜头。
(一)拉镜头的画面特点
1.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从画面看来,表现为人的视点随着镜头逐渐向后运动——场景变大——被摄主体变小——看到的画面由近及远——由局部看到全景。比如说,从一名厨师炒菜的特写拉成厨房大全景画面,拉镜头中从特写到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等不同景别画面的转换过程是连续可见的。
2.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随着拉摄的过程画面表现的空间逐渐展开,新的视觉元素可以不断“入画”,最终的落幅中原主体形象逐渐远离后视觉信号减弱,还可以演变为新元素的陪体。以上述的拉镜头为例,随着镜头从厨师的特写画面(起幅)拉开,观众在拉出过程中将逐渐看到他烹饪时站在灶台前面的身姿和神态等,在最后的大全景画面(落幅)中,观众看到了厨房很多名厨师都在操作台前一起颠勺,展现出厨房里的壮观、震撼和国人对饮食的重视。
(二)拉镜头的功能和表现力
1.表现局部与整体、主体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拉镜头与推镜头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规律和要求,镜头的功能也有相似之处,比如都能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在一则新闻中,画面起幅是一支正在纸上写字的笔的特写,随着镜头的拉开,观众看到的是一位残疾儿童正在用左手夹着笔写字。电视新闻拍摄中摄像师时常用近景交代众多参与者中的重要人物、领导者或权威人士等,然后非常自然地把主要人物拉到整个新闻现场中,既看清该场景中主要的人物,也了解了整个新闻现场,保证了时空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观众感受新闻“真实的力量”。在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日播版)》栏目播放的《家有难事》这期节目中,记者在展示一家人坐下来解决矛盾时,坐在镜头远处的老二和镜头跟前的大嫂起了口角之争,这时记者用了一个拉镜头,不仅让吵架的两人同时入画,还让我们看到了坐在两人之间的三位家人表情麻木,一同沉默失声,也不加干涉劝慰,由此揭示这家人对于解决矛盾的消极态度。
图6-2-26
图6-2-27
推镜头还有强调全局中有这么一个局部,表现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意味。比如,镜头从寝室的全景推至室友小李,画面语言表达了“宿舍里有室友小李”的意思,强调了“小李”的形象,引申意义是“是小李在,不是其他室友”;而如果镜头从小王的近景拉开,然后出现宿舍的全景,则其画面语言传达出“小李在这个宿舍”的意思,它强调的是这个“宿舍”;引申意义是“小王是在教室里,而不是在家或在图书馆等”。可见,尽管都能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但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2.改变画面构图形式
拉镜头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从起幅开始不断拓展,新的视觉元素“入画”后与原有的画面主体构成新的组合,使镜头内画面造型元素和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画面构图,带来新的含义。比如画面起幅是一名记者正做报道,拉开后是一个事故的现场,继续往后拉,出现一家人正在看这个电视节目,这样,看似对这则报道的强调转移成了一家人对此事的关注。实际上画面的全部意义是在画面最后出现的特定环境时才完成的,可以看出,拉镜头的落幅画面是揭开画面表现意义的关键之笔。
3.形成后退式蒙太奇
拉镜头使景别连续由小变大,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营造对比、反衬或隐喻等效果。比如一则反映城市儿童缺乏运动场所和游戏绿地的新闻,起幅画面中几个小男孩在街边的一小块草坪上踢足球,周围车来人往,镜头逐渐拉开,远处出现了一个正在施工的高大楼宇的全景画面。在最后的落幅里,前景是几个追来追去的小男孩,背景是显得异常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隐含的意义是现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吞噬着我们简单的快乐。
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猜测,制造幽默、悲情或惊险的效果
拉镜头以局部为起幅,利用观众的“思维定势”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随着镜头的拉开,主体所处的环境完整呈现,如果与观众的想象和猜测有一定差距,就能制造出始料不及的幽默、悲情或惊险的效果。强烈调动观众情绪。
比如一则洗发水的广告画面的起幅是一头飘逸的长发的特写,随着镜头逐渐拉出,出现了一只狗卧在沙发上的全景,利用拉镜头制造一种幽默的创意表达出了洗发水的柔顺效果。
这种对观众想象的调动本身形成了视觉注意力的起伏,能使观众对画面造型形象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在《西游·降魔篇》中,用了推和拉摄表现鱼妖变成人形的全过程,出乎观众意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图6-2-28至图6-2-31)。(www.xing528.com)
图6-2-28
图6-2-29
图6-2-30
图6-2-31
在有些影片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先是一位老人喋喋不休地啰嗦一些琐事的特写,让人感觉很烦,随着镜头的拉出,我们看到这位年迈的老人原来是坐在老伴墓碑前在自言自语,一种悲凉和孤独感油然而生,令人鼻子一酸。
如果画面的起幅是一只特写的蝉,随着镜头逐渐拉出,出现了一只螳螂,让人一下子对蝉的命运担忧起来。镜头继续拉出,螳螂后面出现一只黄雀,于是螳螂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往后拉,出现一个捕鸟的人……这样的拉镜头不仅逐渐扩展了视觉空间,而且随着镜头的拉开不断入画的新形象会给观众一种新的刺激。在李安导演拍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船翻了,少年跌入海中的场景,导演用电脑技术制造了快速后拉的镜头,完成一种“爆炸”的效果,让我们感受派从高空跌入深渊的无助害怕感,也蕴含着这件事的亦真亦假。
5.节奏由紧到松,常被用作转场或结束性镜头
拉镜头由于画面表现空间的扩展反衬出主体的远离和缩小,在最终的落幅画面中,主体仿佛是像戏剧舞台上的“退场”和“谢幕”一般,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让观众产生一种退出感、凝结感和结束感。因此常被用作转场或结束性镜头。
比如,要表现主人公在都市回忆去海边生活的转场,就可以作这样的处理:主人公脸部各种表情的特写,往后拉我们正看到女孩在海边拍照的全景画面,下一个镜头是主人公拿起桌上相框的近景,相框内是刚才拉镜头落幅的固定画面,这就是一个转场式的拉镜头。在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中,最后对着隧道入口用一个拉镜头结束了千寻的神奇魔幻之旅。
图6-2-32
图6-2-33
(三)拉镜头的拍摄要领
(1)拍摄这个镜头的目的和表现意义要先明确。
(2)落幅是重点,想好落幅的位置、画面构图,让主体最后落在画面中合适的点,而不是拉到镜头动不了就停下。
(3)注意把握镜头拉回的速度应与画面内情绪一致,控制好节奏,保持平稳。一般来说,快速拉回轻松、高兴、紧张、节奏感强,缓慢拉回凝重,意味深远。
(四)拉镜头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除镜头运动的方向与推镜头正相反外,拉镜头在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与推镜头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迅速拉回,拍出“爆炸”式构图,必须在快门开启时变焦,否则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