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节水灌溉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强制性节水机制。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鼓励集体、个人、非农企业及社会各界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协调上下游之间、用水户和所在区域之间利益关系,解决节水建设投入与效益不对应的问题;二是建立促进节水的法规体系,以规划为依据,明晰水权,分清责任与利益,合理划分水权分级管理的事权,按流域和区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制定节水目标,逐年降低灌溉定额,实施总量控制,限额用水,定额管理,以供定需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强有力的强制性节水机制。
(2)完善水费征收政策,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水价偏低是造成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必然导致农业用水的严重浪费。目前农业灌溉水价仅为水成本水价的56%左右,许多地方还存在按亩收水费的现象,节水对广大用水户本身的经济收入没有多少影响,对于有些灌区水管理机构甚至减少了水费的收入(如节出的水用于下游生态管理,管理机构得不到经济补偿)。必须对农业灌溉水价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水。
(3)积极开展初始水权界定,为强制性节水机制的实施创造条件。建国以来,新疆的灌溉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水资源分配中很少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生态环境用水被灌溉农业大量挤占。当前,要从思想上彻底纠正“将现有水资源的分配比例,作为本地区、本部门用水的初始水权”的不正确认识。应在水权理论的指导下兼顾原有水资源分配协议,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下,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比例,重新划分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权。
2.农业节水管理方面
(1)加快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灌区自我发展的新机制。现行水管理体制不能适应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形势,水管理机构最末级只设到乡一级,即只管到斗渠以上,农渠到田间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机构。而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如喷、微灌设施主要分布在田间,靠农民一家一户地进行管理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探索末级渠系和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建设“经济自立灌区”,改变节水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研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灌区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发挥节水工程的长久效益。
(2)强化节水市场的管理。目前,在新疆经营节水灌溉设备的公司较多,不但有内地厂商和公司,还有以色列、美国等国外公司。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管理,造成节水市场较为混乱,以次充好,质量低下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节水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很薄弱,许多地方的节水项目设计直接由设备供货方免费承担,造成节水工程设计不合理。故此,必须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法规,规范节水灌溉市场,应尽快健全有关的质量认证监督体系和有关的配套政策,保障农业节水事业健康发展。
(3)重视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管理是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的薄弱环节。没有一个科学的水管理体系就不能保证节水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先进的灌水方式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现行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节水灌溉的需求,从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到管理技术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随着农业节水灌溉的大面积推广和对现有灌区的技术改造,灌溉系统管理研究的重点应向现代化管理技术方向发展,包括田间土壤墒情预报,灌区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灌区优化配水决策系统,以及灌区量水与控制系统。因此,重视节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于节水工程实现良性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至关重要。
3.农业节水技术支持体系方面
(1)加大科技投入,为农业节水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队伍薄弱也是制约新疆农业节水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高效用水科技队伍的建设,恢复节水灌溉试验站。同时,对能形成科技产业化的成果加大支持力度,使其转化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2)完善节水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各级水利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高校、新闻媒体、企业单位广泛参加的农业节水服务体系。恢复和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完成地、县两级节水技术推广与示范和农民的培训。全面开展示范宣传、技术培训、节水灌溉信息服务,使广大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全面提高节水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农业节水的认知程度。
(3)强化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农业节水工作涉及面广,是关系到全社会共同利益的大事,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当前要加强宣传,普及节水知识,把推广运用农业节水技术与农民增产增收的意识统一起来,增强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提高节水灌溉的自觉性,珍惜每一滴水,把建设节水型农业变成各族人民的自觉行为,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群众基础。
4.农业节水技术方面
(1)加强节水灌溉区划研究,解决节水技术区域适宜性问题。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水利建设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各种先进的节水技术都有其适宜的条件,不能盲目地、不加选择的采用。虽然过去一二十年间在引进高效节水技术在新疆的适应性方面做过一些试验示范,但目前新疆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节水灌溉区划,这势必会影响新疆的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因此,应尽快根据各地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全区的节水灌溉区划,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农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制定出节水灌溉规划,用于宏观指导节水灌溉的发展。
(2)以节水、高产、高效为目标,注重综合节水措施的应用。目前所建立的一些节水示范区,节水措施单一,对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得不够,难以发挥综合示范的作用。要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输水系统节水与田间系统节水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节水技术与优质高产高效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各种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建立适合区情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探索适合区情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为目标,推动我区农业节水快速发展。
(3)重视常规节水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对于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仍然以渠道防渗为主,应保持新疆目前渠道防渗的发展势头,而在一些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可适当推广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对于田间节水技术还应坚持以改进地面灌水技术为主的方向。加强田间工程建设,平整土地,规范化发展覆膜灌溉、小畦灌、沟灌等灌水技术。
(4)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对于喷、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应适度发展。对于地形起伏大、土壤透水性强、采用地面灌溉困难的少风地区和经济价值较高、且连片种植集中管理的作物可发展喷灌。地形有足够自然落差的地区适合采取自压喷灌。对于极端干旱缺水地区或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作物,如果树、蔬菜、花卉等,可选择微灌技术。对于大田作物发展微灌技术一定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5)生态建设必须大力推广节水措施。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农田防护林、平原人工林目前已达到746万亩,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今后林草面积还将扩大。生态林用水也必须提高用水效率,要尽快研究推广适宜林草灌溉节水技术措施,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