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疆水资源分布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地下水补排关系,拟定新疆各流域三种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方案。
1.方案一(水利工程设施基本完善的情况)
水利工程设施基本完善的情况,以天山北坡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典型区开采系数为基础,计算新疆各流域地下水可开采量。
三工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经较高 (渠系利用系数η 不小于65%,水综合利用系数不小于55%),在此情况下,地下水可开采量=稳定 (天然)侧向补给量+Min (流域地表水总引水量17%,流域转化补给量的38%),或者取地下水开采系数0.59 (可按0.6)。以此开采系数计算天山北坡、东疆吐哈盆地地下水可开采量。
焉耆盆地作为天山南麓的典型区,充分利用了20年地表水供用水和近4年的水盐监测资料,采用四水平衡原理和水平衡模型,并参考了地下水数值模型结果,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 (渠道综合利用系数0.65,田间净灌溉定额345m3/亩)的情况下,流域地下水可开采量=天然 (稳定)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流域转化补给量的39%~42% (或占流域总补给量的49%)。则焉耆盆地以现状地下水补给量10.51亿m3 分析求得地下水可开采系数约为0.4;以未来地下水补给量8.15亿m3 分析求得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为0.5。塔里木盆地各流域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以现状补给量为基础,采用焉耆盆地的研究成果,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取0.4。
由此确定全疆各流域开采系数见表9-7,多年平均补给量和2000年现状补给条件下可开采量见表9-8及表9-9。
表9-7 各流域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分析表
续表
表9-8 多年平均补给条件灌区不同矿化度地下水可开采量 单位:万m3
表9-9 2000年现状补给条件灌区不同矿化度地下水可开采量 单位:万m3
(www.xing528.com)
2.方案二(水利工程设施逐步完善的情况)
水利工程设施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仅考虑地下水开采可能降低地下水位 (埋深),从而减少渠道和田间渗漏补给量、控制地下水埋深3~5m 等因素(见表9-10)。
考虑到天山北坡、东疆吐哈盆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主要开采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较大,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埋深的变动对补给量影响不大等因素,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与方案一基本相同。塔里木盆地各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地下水埋深浅,潜水无效蒸发量大,随着水利设施的逐步改善,地下水补给量将有所减少,同时考虑到地下水开采的增水、降盐、调蓄等“三大作用”,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取0.6左右。计算新疆各流域地下水可开采量见表9-8及表9-9。
表9-10 地下水埋深降低引起的各项补给量的减少比例
3.方案三(现状条件)
现状条件下,可参照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细则给出的地下水可开采系数,此系数与1980年相近,确定的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和可开采量见表9-8~表9-9。
现对于上述三个方案结果分析如下:
(1)方案一按照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全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9亿m3/a;按照2000年现状补给量计算全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2亿m3/a。方案一比较充分地考虑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水利工程的基本配套,是新疆中远期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控制目标。
(2)方案二按照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全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62亿m3/a;按照2000年现状补给量计算全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3亿m3/a。方案二考虑到新疆水利工程建设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以及地下水开采的“三大作用”,是新疆近期和中期地下水开采的目标,其主要增加了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天山北坡、东疆吐哈盆地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从水资源利用程度与地下水可开采量关系分析,目前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已经达到了中远期的目标。所以该方案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与方案一基本持平,至于流域内部地下水开采量不均衡,可通过工程措施与科学管理调整。
(3)方案三按照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全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6亿m3/a;按照2000年现状补给量计算全疆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95亿m3/a。从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特别是典型区分析,该方案拟定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可能偏大,不符合新疆水利建设实际。
(4)通过对上述三个方案分析,认为方案二比较符合新疆经济发展、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土壤盐碱化防治与改良等近期和中期目标,故新疆地下水可开采量选用方案二,153亿~162亿m3/a。由于1995年和2000年的资料精度均好于其他年份,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应该以现状为基础。基于上述考虑,取2000年现状条件的地下水可开采量153亿m3/a作为中近期新疆国民经济规划的基本依据是适宜的。
(5)以地表水转化补给量为主的新疆地下水可开采量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地表水利用效率提高,转化补给量逐步减少,地下水可开采量也逐步减少。随着监测资料的积累、勘探试验工作的加强、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用等,地下水资源与可开采量评价精度也将会逐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