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内用于维持河道两侧植被生存的最小水量的确定是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的重要技术难点。理论上讲,计算两岸植被需水量应在摸清植被分布状况、确定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水循环理论、生态水文学理论对植被耗水、河道水量输送转化等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流程如图5-3所示。
图5-3 河流两岸植被需水量计算流程示意图(www.xing528.com)
采用上述流程计算河道两侧天然植被需水量,存在着对植被分布资料要求较高、水量输运天然消耗量计算基础依据不足、分类植被耗水试验周期较长且需较多投资,以及中、小河流下游区植被范围界定工作量较大等技术难点和不确定性问题。为简化计算,本章采用百分数法、近10年最小月径流量法、保证率为90%的最小月径流量法估算河道内需保持的用于维持河道两侧天然植被生存的最小水量。这些方法均系“标准流量设定法”,在国内外已有广泛应用。采用这些方法计算河道内须保持的最小水量,与图5-3的计算流程反向,即以现阶段既定的生态供水指标间接反映现阶段的生态维护目标。这样做回避了一些当前条件下比较棘手的问题,简化了分析计算程序,对于现阶段研究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计算结果也不致产生较大偏差。同时,这些方法的运用,也为河道内需保持的最小水量的确定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地区组合算法。
用于维持河谷及其两岸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河道内最小水量问题涉及生态学、生态水文学、自然地理学、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多个学科,对之的深入研究,赖于大量的基础实验和资料积累。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河川径流与沿岸植被的响应关系、不同种群植被耗水机理,以及平原区河流两水转化关系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河流重要节点断面的水量监测,以及对天然植被分布、种类、规模等基础资料的调查、勘测、搜集工作;还必须进一步研究不同水平年湖泊、湿地、天然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保护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