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地质、水利、农业、环保、生产建设兵团等部门作了大量水文地质调查、勘探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价、规划等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础资料。在长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加深了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经过几代地下水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评价思路、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干旱区地下水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系统学科,存在着诸多理论上、实践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深化认识的问题。新疆土地辽阔,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错综多变,生态系统脆弱,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相当复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地下水监测系统不健全、资料序列较短,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评价难度比较大。因此,要充分考虑现有的技术和资料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思路,以便搞好地下水资源评价,提高评价精度。
(1)在评价方法上要以地下水均衡法为基础,采用多种均衡分析相互验证,以保证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精度。地下水是在自然或人类活动条件下,大气降水及各种地表水渗入地下,并在含水层中生成、发展演变、排泄,依附于含水层并同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水体。在地质历史时期,其水量、水质均随时空变化,尤其是受近代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运动更趋复杂。为此,对地下水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地下水自身,应该从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着手,把与地下水有关的各个方面密切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在评价方法上,除利用地下水均衡法外,还要进行流域水均衡分析,在有条件的流域,还可以开展水盐均衡、水土平衡、供需平衡、耗水平衡等分析,通过几个平衡或均衡的相互检验,以保证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精度。
(2)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统一评价。地下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十分密切,只有搞清楚地表水的分布、数量与质量,才能比较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量。
(3)要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要充分利用各个部门积累的地下水资源勘探、评价、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地下水动态 (水位、水量、水质等)监测等成果或资料。自1980年到1996年,新疆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和成果。这些成果凝结了老一代地下水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为新疆地下水研究与开发利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特别注重研究这三次评价成果,充分利用、继承前人工作成果中经实践证明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4)合理确定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水文及水文地质参数。合理确定与选用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为此必须开展室内外的试验工作。鉴于新疆地域广阔,地层岩性差异性很大,不可能对所有参数都做试验研究,应该抓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有重大影响的参数,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验研究。(www.xing528.com)
平原区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80%以上,是新疆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的主要部分。选择与这三项计算有关的参数,作为主要参数,开展重点试验研究,力争有所突破。
(5)详细调查研究现状水利工程及其运行情况。新疆平原区地表水体转化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现状及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转化关系。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和不断完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也在发生着本质上的变化,如20世纪50~60年代全疆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仅0.3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全疆渠系有效利用系数接近0.5,河道引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也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完善将改变地下水补排关系,尤其是对以地表水转化补给为主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这种改变更加明显。因此,必须详细调查研究现状水利工程及其运行情况,这是做好评价工作的关键之一。
(6)充分借鉴典型区域地下水的研究成果。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范围广、问题复杂、工作量大,在每个区域都进行十分详细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为总结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水利厅组织有关部门,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资料较齐全的流域,开展了典型区地下水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性的研究成果。在评价中应充分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以指导其他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
(7)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地球卫星定位系统等3S系统,实现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基础数据和参数的数据库化,地图、遥感、专业图件的矢量化,且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计算与评价软件系统,以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评价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