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缝制前的要求
1.缝制前的核对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
(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
(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
(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
(5)核对裁片与组合部位是否吻合。
(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
2.缝制材料的检查
包括对面、里料的检查;对缝纫线和衬布进行检查;对其他辅料如垫肩、拉链、裤钩、纽扣等进行抽样检查。
3.缝制标准的检查
包括各部位缝制顺序、采用的线迹、缝型等;各部位对条、对格、对图案的具体规定;特殊缝制要求的规定。
4.缝制设备的检查
包括缝制设备日常的清污、维护保养、工艺参数的调节等。
5.新款投产前的工作
新款上线前,要考虑新款式投入生产线的不适应性,事先充分做好技术措施,并且安排较少的日生产任务,保证新品的质量。
(二)缝制工序品质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
2.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时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www.xing528.com)
不同款式的校服,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
(1)检查点尽量设置在组合工序前,这样检查点检查出的疵病可在组合工序前进行返修,在返修时就不必拆开完好的制品。
(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
(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
3.制品、半成品的检验控制
(1)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2)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等。
(3)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4)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5)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6)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4.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控制
校服生产的关键工序一般操作技术难度大,对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高,并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做领子、绱领子、手工开袋、绱袖子等工序。对这些关键工序,除了应对机器设备、材料、人员、加工方法和环境等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外,还应设立质量控制点,针对关键工序的质量特性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规定控制条件,采取预防措施。
特殊工序是指加工的质量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其加工的缺陷只能在使用后或后续工序中才能暴露出来,或者只能通过破坏性试验才能得出结论的工序。校服生产中的粘合工序就是必须实行严格控制的特殊工序。可采取以下措施:对产品使用的面料、衬布的性能进行测试;对粘合设备及粘合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进行同期检定和校准,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严格执行工艺流程等。此外,建立质量控制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5.断针管理
在校服检验中,出现断针就意味着产品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校服中无残留断针,除了可以通过验针机进行检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杜绝断针。一般断针管理的措施如下:
(1)由专人负责缝针的发放、调换及记录。
(2)操作工应持旧针去换新针,如果某一截断针找不到,就需要把有关的制品进行检针。
(3)负责缝针的管理人员做好调换记录,并将断针粘贴到记录表上。
(三)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于车间查出的不合格品,需要根据半成品上记录的车位工号退还给工人返工,返工后再经过检验人员检查,直至合格为止。对于无法返修的半制品,要上报上级主管,对所有检查出来的不合格半制品都要记录在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