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控制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P,Proportion)、积分(I,Integral)、微分(D,Derivative)控制,简称PID控制或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它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节方便的特点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
在自动控制中,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被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字模型,控制理论的其他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 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也就是说,当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取系统参数时,最适合采用PID控制技术。
在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1.比例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比例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www.xing528.com)
2.积分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3.微分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震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存在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组件,它们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为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且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