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LC工作原理及应用简介

PLC工作原理及应用简介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PLC处于RUN状态时,应完成全部5个阶段的工作。PLC总的响应延迟时间一般为几十毫秒。但由于PLC的扫描速度极快,故对一般工业控制而言,此响应上的滞后完全允许。

PLC工作原理及应用简介

2.1.3.1 PLC的工作方式

PLC采用循环扫描方式工作,其工作过程如图2.2所示,它对用户程序的执行主要分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

图2.2 PLC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1)输入采样阶段。在此阶段,顺序读入所有输入端子通/断状态,并将读入的信息存入内存,接着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时,即使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内存中输入信息也不变化,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才能读入信息。

(2)程序执行阶段。PLC对用户程序扫描。

(3)输出刷新阶段。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通过隔离电路驱动功率放大器,电路输出端子向外界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外部负载。

2.1.3.2 PLC的扫描工作方式:周期循环扫描

1.原因

(1)PLC在运行时需要处理许多操作。

(2)PLC的CPU却不能同时执行多个操作,每一刻只能执行一个操作。

2.解决方法

采用分时操作即扫描的工作方式。由于CPU的运算速度很高,从宏观上看,似乎所有操作都能及时、迅速地完成。

3.PLC的一个扫描过程包含5个阶段

(1)内部处理。检查CPU等内部硬件是否正常,对监视定时器复位,完成其他内部处理。

(2)通信服务。与其他智能装置(编程器、计算机)通信,如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

(3)输入采样。以扫描方式按顺序采样所有输入端的状态,并存入输入映象寄存器中。(输入寄存器被刷新。)

(4)程序执行。PLC梯形图程序扫描原则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逐句扫描,并将结果存入相应的寄存器。

(5)输出刷新。输出状态寄存器中的内容转存到输出锁存器输出,驱动外部负载。

扫描周期:整个过程扫描一次所需的时间。

扫描周期:与CPU时钟频率、指令类型(扫描速度)、程序长短有关。

扫描周期是PLC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般小型PLC的扫描周期为十几毫秒到几十毫秒。(www.xing528.com)

扫描周期:T=自检时间+读入一点的时间×输入点数+程序步数×运算速度+输出一点的时间×输出点数。

注:当PLC处于STOP状态时,只完成内部处理和通信服务工作。当PLC处于RUN状态时,应完成全部5个阶段的工作。PLC扫描过程如图2.3所示。

2.1.3.3 PLC扫描工作方式的特点

1.特点:集中采样、集中输出、循环扫描

图2.3 PLC扫描过程

(1)集中采样。对输入状态的扫描只在输入采样阶段进行。即在程序执行阶段或输出阶段,即使输入端状态发生变化,输入映象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只有到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才能被读入(响应滞后)。

(2)集中输出。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只有在输出处理阶段才将元件映象寄存器中的状态输出,在其他阶段,输出值一直保存在元件映象寄存器中。

注:在用户程序中,如果对输出多次赋值,则仅最后一次是有效的,即应避免双线圈输出。

2.优点: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扫描工作方式使PLC在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与外设隔离,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3.缺点:响应滞后,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输入/输出滞后时间又称为系统响应时间。

(1)输入模块滞后时间。输入模块RC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典型值为10 ms左右。

(2)输出模块滞后时间。

继电器型输出:10 ms左右;

晶闸管型输出:通电滞后时间约1 ms,断电滞时的最大滞后时间10 ms;

晶体管型输出:1 ms以下。

(3)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滞后时间最长可达两个扫描周期。

PLC总的响应延迟时间一般为几十毫秒。但由于PLC的扫描速度极快,故对一般工业控制而言,此响应上的滞后完全允许。

注:在中、大型PLC中所需处理的I/O点数较多,用户程序较长,可以采用分时分批的扫描方式或中断等的工作方式,以缩短循环扫描的周期和提高实时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