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力布局优化加速实现

电力布局优化加速实现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电源布局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加快实施,将会有力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电力工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一是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

电力布局优化加速实现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行业,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当前电力行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新能源发展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电价矛盾突出等。而在严酷的市场考验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下,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电力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电力工业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走内生发展道路的思路,越发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这也是全行业达成共识的坚定基石。

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电力发展方式,需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要靠自主创新来加以实现。此外,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必须推动电力布局由就地平衡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进行转变。电源结构的优化,则需要由过度依赖煤电向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转变,并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1.电源布局急需优化

目前我国能源配置处于过度依赖输煤的一种状态。2009年全国煤炭产量的近60%通过铁路外运,运煤占用铁路运力资源的51.2%,比2000年提高了12.6%。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输煤输电比例为15∶1,华中四省(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和华东地区按电煤输入口径计算的输煤输电比例分别为13∶1和48∶1。由于能源配置过于依赖输煤,而且运输中间环节多,调控难度大,煤炭输入区的电煤供应十分脆弱,一旦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因素影响,极易造成供需不平衡,煤炭价格失控,形成煤、电、运紧张局面。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力发展注重就地平衡,分区平衡,导致70%的燃煤电厂分布在东中部负荷中心,由此形成大规模远距离输煤的格局。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反复出现煤、电运输紧张局面,与局部地区自求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为此,电源布局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应当积极加快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大型煤基地的集约化开发,有效控制东部地区煤电装机规模,实现由过度依赖输煤而转向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转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输紧张反复出现等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

此外,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电源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改善。这是因为一方面清洁能源装机在电源装机中的比例偏低。2009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例为25.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火电装机中30万kW以下机组仍占35%左右,发电煤耗约320g(标煤)/kW·h,发电效率约36%,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电源结构,电力行业还应当在高效开发水能资源的同时,加快发展核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进一步发展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机组,不断提高高参数、高效率、低消耗的火电机组比例。

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加快实施,将会有力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电力工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

2.清洁能源比例急待提高

转变电力工业发展方式,需做到四个坚持,既是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快跨区跨省联网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投运了晋东南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工程,陕西宝鸡至四川德阳的直流工程和西北至华中、林宝直流背靠背“万流弹”扩建工程,使华东电网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的受电能力增加400万kW。在应对部分地区煤电运紧张停电的过程中,这些工程运转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电力供需矛盾。

二是坚持优化电力布局,大范围统筹平衡能源资源。重点加快山西、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宁夏、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怒江澜沧江等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积极推进沿海地区大核电基地建设,加快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陆地风能资源和沿海地区风力资源以及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平衡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是坚持优化电源结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一方面要在高效开发好我国水能资源的同时,加快发展核电和非水再生能源发电。按照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15%的承诺。2009~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8.3%,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3.52亿kW。其中新增水电、核电分别达到1.3亿kW和7700万kW,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和22.8%,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1.5亿kW,年均增长率达到22.6%。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热电联产等高效火电机组,不断提高高参数、高效率、低消耗的火电机组比例,缓解日益突出的节能减排压力。(www.xing528.com)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密切跟踪电力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用电质量、互动服务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突出加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和互动性,满足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人们对供电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带动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交通、智能社区的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电网建设重在智能化

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建设实行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使智能电器制造商有了规范的发展目标,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谁先进入,谁领先。

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加速电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作为低压配电网主要电器设备——低压电器必须全面实现智能化。

随着智能电网发展,一批智能电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将应运而生,它将为智能电器推广创造更好条件。智能电网用户、相应研制机构、重点实验室国家检测中心以及国家工程中心将相应建立,必将有力推动智能电器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智能电器进一步发展,智能电网相应标准也将不断制定与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智能电器的发展与应用。

4.加快实现电器智能化

我国第一代智能电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从本世纪初开始全面进行可通信低压电器的研制。相关标准制定包括总线通信协议、低压电器通信规约、通信适配器等系统配套产品标准、可通信低压电器标准。

第三代低压电器全面实现可通信产品包括:可通信万能式断路器、可通信塑壳断路器等,这些产品均能与多种现场总线连接。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允许多主站、多总线配置;支持多厂商设备、方便用户选择;全汉化、专用工程组态软件,组态方便、快捷、正确;适合国内大部分开关柜;第三方设备接入方便;系统配套件、附件齐全等。

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可通信、网络化。我国可通信、网络化电器发展基本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可通信、网络化电器的应用刚刚起步,智能电器功能尚未全面发挥,系统配套性尚有差距。部分关键技术、产品核心技术,总线协议等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低压电器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扩展——综合智能化。低压电器使用与维护带来全新的概念,给成套设备带来革命性变化,设计、选用程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智能电器应用涉及的相关技术:第一是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网络化技术,典型网络系统与配套设备标准化工作。第二是低压与中压配电网络系统一体化技术。第三是低压向中压扩展。第四是配电与控制系统网络化整体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研制与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